【情绪教育】解开情绪脚镣的钥匙
2020-10-06 11:49
疫症一下子改变了我们许多的生活方式,不少人逼于无奈在家工作,其英文简称「WFH」亦成为人们于社交网络的常用语。这种转变也影响到年轻人要在家里通过网络学习,减少了与师长、同学见面的机会,忽然全世界的人际关系彷佛都是长距离的,相信没有多对这距离充满安全感!
与此同时,不少香港人的生活环境十分挤逼,彼此多了时间待在家中,或会像一起困在笼子里,容易产生摩擦。这些生活状况相信困扰着不少人,彼此在家庭里多了互相争吵、生气,产生的情绪可能就是生活的脚镣,使我们于物理及心理上也犹如囚禁自己一样。成年人也未必容易处理,年轻人则更可能不懂如何解开这把情绪的脚镣。
认识情绪 改善沟通
情绪这东西,一旦有了,许多时也连带一些副作用,于我们心里挥之不去,因为生气了,很容易使人际关系有了裂痕,彼此心里带刺,成为心灵的覊绊。
亚里斯多德曾经说过︰「任何人都会生气,这没甚么难的。但要能适时地用合适的方式对适当的对象恰如其分地生气,可就难上加难。」
达尔文在一八二七年写过一本书《人与动物的情感表达》,书中提及情绪是协助人及动物适应环境。情绪基本上主导我们的行为,但现今的教育有否引导学生明白认识情绪的重要性呢?香港青年协会全健思维中心于二○一七年八月二十八日公布《情绪教育教师意向调查》,在超过四百名受访中、小学老师中,逾六成认为目前的情绪教育不足。
玛利湾学校相信「我们都值得被爱」,我们希望年轻人明白情绪没有好坏之分,重点在于对自己的情绪有认识、学会表达情感,进而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及行为。我们察觉到有青少年因被情绪困扰,生活变得举步为艰。有些个案更影响学业、工作及社交。
我们希望青少年能认识情绪、察觉自己的情绪、学懂表达情感及管理自己的情绪,进而引导学生能明白别人的情绪、改善沟通技巧及人际关系。能够察觉自己及别人的情绪,是重要的软技巧、软实力,能够适时、适当地表达情感是与别人建立良好关系的基础,因此本学年我们正式开展正规情绪教育课程。
主观解读 影响感受
既然情绪没有好坏之分,但为何不同人对相同事物有不同反应呢?归根究柢,我们的情绪反应及行为皆受过去经历影响,当我们对身边事物有属于自己的主观感受,便主导了我们怎样解读他人的行为动机,久而久之,这「解读机制」成一种行为模式。这些感受导致我们产生自发的生理反应,而各人的性格在面对压力时,出于不同文化、家庭的背景,自身经历对责任、选择有自己一套的诠释,加上现实、别人,以至自己眼中的自己的差异,最终表达出来的,就成为各人不同的行为或回应。
我们希望引导学生学会面对如何处理自身的经验带给自己的感受。无论是忧伤、恐惧、愤怒、羞耻、憎恶或喜悦,任何情绪过于澎湃,亦可使我们被操控或困在其中。
「怀着爱,同行并进」
为防止情绪成为年轻人日后的脚镣,我们会对认识情绪采取主动的态度,将情绪教育纳入正规课程外,我们也希望与大家同行,一连六篇与心理治疗师、精神科医生、家庭治疗师、IB满分状元妈妈、专业社工合作,分享如何引导学生意识自己的情绪反应,主动表达及分享内心的经历或感受。
「怀着爱,同行并进」是我们的核心理念,玛利湾学校开展情绪教育,就是希望与青少年同行并进,与她们一起亲手打造属于自己、开启自己心灵的钥匙,从而学懂在类似当下的逆境之中如何自处。您愿意与我们同行吗?
(六之一)注︰小题为本报所加
文:善牧会玛利湾学校林泳施校长、李家豪老师、心理治疗师杜健良
文章刊于《星岛日报》10月6日教育版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