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专栏】抄笔记

2020-10-28 15:21

资料图片
资料图片

「抄笔记」基本上是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经历,但随着影印机的普及和电脑科技的发展,抄笔记的模式跟上世纪已不可同日而语。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课堂,学生会开动「摩打手」不断抄录笔记,你经历过吗?犹记得当年读书,除了课本和参考书籍,老师多年积累下来的「心血秘笈」同样重要。老师边在黑板上复制、边「机关枪」式讲解,我们只管拚命去抄。部分同学不太明白老师的讲解,部分同学则书写缓慢,他们多向其他「高手」商借「笔记」,花费十数元来个影印版本。

踏进九十年代,学校多从针笔蜡纸的油印改为影印,加上教学又采用高影投射的方法,故老师多把讲义图表进行影印,派发给同学作笔记。那时的所谓「抄笔记」,实际是同学在课堂中获得启发,然后把要点和额外附加资料填补在影印的讲义上作自我提点。及至千禧年代,电脑软件已渐流行,老师的教学又采用了简报模式和不同的文书处理软件,老师自然地会把这些资料加以影印,同学自会在听取讲解的同时记下重点,甚或把其体会领悟所得直接用电脑输入,这等形式的「抄笔记」相比往日的情况,实在今非昔比。

由于影印十分普遍,加上学习平台和电脑软件已能存取各式各样的资料、数据、图表和相片;故在学习和培训讲座的过程中,实无必要像上世纪般「抄笔记」,反而应用心聆听老师和讲者的见解,同时进行反思,作出回馈。如有精辟重点和启发概念宜即时记录,这才是有实际功能的「抄笔记」。

记得十多年前在一个教师培训活动中,有位校长要求参与培训的老师在讲者讲解的过程中记录讲者的话,以显示他们的专注程度。大部分老师都碍于校长的权威而不敢不依从,有少数的老师则唯唯诺诺马虎应酬,因为实在毫无意义。讲座至中段时,其中一位讲者礼貌地向与会老师表示他已预备了讲义的影印本,着老师毋须抄录;他还打趣指出老师毋须扮作抄写笔记,反建议老师多思考、多回馈,令那校长顿时感到尴尬呢!

麦耀光
作者为厂商会中学校长,从事中学教育工作逾三十载。

文章刊于《星岛日报》10月28日教育版专栏「校长有情」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