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对华电动车徵关税 保护主义带不来进步
2024-10-31 00:00欧盟决定,今日起对中国制造的电动车加徵反补贴税,连同原有10%进口税,税率最高达45.3%,为期5年。中欧近日曾就电动车反补贴案进行磋商,唯欧盟最新决定反映,双方谈判未能取得实质进展。从维护自由贸易和推动绿色转型的立场出发,欧盟此举很难说是进步的,其实质是以「公平竞争」为名,行保护主义之实,这种做法不见得有利于增强欧洲电动车的竞争力,完全是损人不利己。
汽车业为欧盟27国提供约1300万个就业职位,绝对是一个攸关经济民生的战略性行业。昔日欧洲、美国和日本几乎瓜分了世界汽车市场,但近年电动车兴起,彻底改变行业生态,中国在这方面的表现更是特别出色,完美演绎「弯道超车」。根据欧洲运输与环境联合会(T&E)今年3月底的报告,预料今年欧盟销售的电动车当中,约25%由中国制造,比例较去年的19.5%进一步攀升,可见中国电动车确实「来势汹汹」。欧盟当局对此如坐针毡,并不令人意外。
中国车企强大非因补贴
中国电动车「攻陷」欧盟市场,传统解释是中国政府提供补贴,这个说法很有市场,虽不能说全错,但解释力有限——假如政府补贴真的那么厉害,为甚么中国半导体、商用飞机却赢不了欧美呢?
中国电动车竞争力强大,原因是很复杂的。中国政府为了解决污染问题,近年大力鼓吹电动车之发展;同时鼓励自由竞争,促成比亚迪、蔚来、长城、上汽等优秀车企站稳阵脚,甚至走出国门,像威马汽车等经营不善的车厂则破了产。另一方面,中国作为全球第一制造业强国,拥有齐全的汽车产业链,举凡工程设计、材料研发、组装都可独力完成,再加上中国车企摆脱传统汽车制造的线性流程,能够同步进行多个步骤,效率非常惊人。
今年3月,《华尔街日报》引述业内人士指,中国汽车制造商的研发速度比传统车厂快三成,这是「中国速度」的又一例证。正因中国确有过人之处,美国特斯拉、德国大众等车厂均选择在中国设厂;亦正因中国有过人之处,中国电动车无论在品质、数量和价格方面均有强大竞争力,绝非一句「政府补贴」就可以解释。
欧盟充电设施少中国230万个
与中国一样,欧盟都有推动电动车发展的宏愿,包括在去年立法规定,2035年起禁售新的燃油车。但客观而言,欧盟在实践宏愿时却面临很大阻力。欧盟在传统汽车制造业上有优势,并不等于它在生产电动车时可以保留优势。有一些政商界人士担心,欧盟在摆脱燃油车时,势必威胁上游和下游企业,可能得不偿失。
可以看到,欧盟在「落手落脚」发展电动车时畏首畏尾。参考电动车基建数量,截至今年7月,欧盟公共充电设施仅90万个,远少于中国的320万个,数量上的差异某程度上反映决心上的差异。
欧盟通过巨额关税阻止中国电动车进入当地,做法和之前美国打压中国电动车如出一辙,根本不是拥抱竞争,而是阻断竞争,说穿了就是怕输,担心会给本土汽车产业和就业带来威胁。欧盟的做法变相剥夺了消费者的选择权,而且不利于绿色转型,因此不是明智的做法。对于中国电动车之「进袭」,欧盟节节败退是客观事实,但正确应对之道不是做鸵鸟,而是背水一战,视中国车企为自身奋发向上的动力,要不断自我改革,加大科技投资,提升欧洲电动车的品质,在公平竞争中取胜。
關鍵字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