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总须严打打假波 还球坛廉洁公平形象

2024-05-30 00:00

本港足球坛再爆出丑闻,廉政公署采取行动拘捕12人涉嫌贪污,通过打假波来操控赛果。事件再次令球坛蒙羞,个别球员和教练不自爱,明知打假波有违体育精神和公平竞赛原则,为了谋取私利,不惜以身试法。足总须严厉打击打假波,起杀一儆百作用,才能改善本港球坛形象。
球员沾赌波陋习易被金钱诱惑

廉政公署表示,在去年5月「碧草」行动中瓦解一个非法外围赌假波集团,在调查过程中进一步发现有其他球员涉及另一宗打假波操控赛果事件,决定在周一采取「劲草」行动,拘捕12人,其中9人来自一支港超联球队和两支乙组球队的教练和球员,馀下3人是赌注中介人,也是另外3支球队的主教练和球员,但拒绝透露相关球队名称。被捕两名教练据说在比赛场边以身体语言向正在作赛的球员发出暗号,操控指定入球、角球数目,或输赢比数等赛果,并在外围落注,从而获利。

尽管廉政公署强调,今次行动只是去年「碧草」行动的延伸,是顺藤摸瓜下取得的意外成果,案发是在2021年三个赛季,但港超联球队却涉嫌在今个赛季打假波,反映违规球员没有被去年廉署行动所震慑,依然续继透过行贿、受贿和操控赛果来图利。

今次涉案球员和教练并非不知道打假波是违法,依然自甘堕落参与,相信是与收入微薄有关。本港球坛过去几十年走下坡,并非人人像港足教练安达臣般有执教能力,令港足表现犹如脱胎换骨,从而被人高薪挖角,很多球员和教练都正为生计烦恼。再加上不少年轻球员在加入球圈前已沾染赌外围波的陋习,故得悉打假波可获得数千元至数万元不等贿款,为了糊口自然易被金钱诱惑,并通过家人或亲信在外围下重注,达致双重获利。

不过,并非所有热爱足球的球员都是利欲薰心,即使涉案球员尝试拉拢或怂恿他们参与打假波,也一一婉拒,故此廉署认为今次只是个别球员自身出问题,与球队管理并无直接关系。
零容忍不是挂在口边须采行动

打假波屡禁不绝,监管不足是另一个原因。由于足总人手不足、低级别赛事场次又多,以致未能做到每一场比赛都安排监察员在场,令不法分子有机可乘。每次当廉署宣布成功捣破打假波集团,足总总是表示对足球舞弊行为采取零容忍态度,却始终没有采取任何有效预防措施,只停留在加强防贪讲座,试图向年轻球员树立正确道德价值观。既然明知人手不足,便应尽快招聘人手,尽可能做到每场赛事有监察员监场。

更重要是足总要严打足球舞弊,绝不容球坛乌烟瘴气氛围继续。若发现比赛出现疑似打假波的可能,或接获相关投诉,足总应派纪律小组对涉嫌打假波的球员主动展开调查,查看对方行为是否有违球员公平竞赛的职业操守,若查明属实,须转介廉署接手处理,并因应情节严重性作出处分,包括吊销会籍或终身停赛。

此举让足总用实际行动向球会和球员释出零容忍、严格执法的信号,对球圈起阻吓作用。问题是,足总是否有勇气去做,因这是相当吃力不讨好,随时会得罪很多球会班主,影响本港足球发展。毕竟班主经营一支球队的费用不菲,涉及球会人员工资、租场训练费用,但不少球队表现强差人意,经营相当困难,若球队被吊销会籍,只会令联赛球队买少见少。公众期望足总能展现勇气和魄力,还球圈一个公平廉洁氛围。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