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击违规使用2元乘车 提高罚则增阻吓作用

2024-03-11 00:00

让长者和合资格残疾人士可以用2元优惠乘搭公共交通工具,一直被视为政府的德政,但措施推行逾十年,滥用及违规使用情况越来越严重。当局在过去多月巡查中发现逾6,460宗怀疑违规使用,却只有2宗交由警方处理,又没对外公布细节,未免予人对违规者从宽处理的感觉。要打击滥用,当局除了加强执法,提高罚则,还须增加透明度,让人不敢心存侥幸,更要尽快优化2元乘车优惠,确保公帑用得其所。
宜修例赋权运输署开定额告票

2元乘车优惠旨在让长者退休后仍可以保持活跃社交,而毋须担心车费高昂,上届政府在2022年将合资格门槛由65岁降至60岁,令受惠人数大增,相关开支也由2021/22年度的16.3亿元,大幅飙升2023/24年度约40亿元,短短两年间增幅约1.5倍,对公共财政构成沉重压力。政府去年提出检讨,并加强巡查,打击滥用。

运输署与专营巴士和渡轮等营办商在过去8个月共进行350次联合巡查,查验2,360名怀疑违规使用2元优惠计划的人士,而港铁同期也发现约4,100宗违规个案。这明显比2017-19年间所发现的393宗为多,反映违规使用问题很严重,在当局高调巡查执法,仍有这么多人心存侥幸认为不会轻易被逮个正着。

最令人疑惑的是,在6,460宗违规使用个案,为何交给警方处理仅2宗,究竟当局是以甚么准则来界定哪些个案须交给警方跟进处理?是否违规人士以误拿家中长者八达通作开脱理由?当局对初犯者从宽处理?即使交由警方跟进而被控18项违反《香港铁路附例》(第14A条)「没有缴付车费等」的个案,只交代上月底提堂,共罚款14,400元便了事的做法并不恰当。

当局高调加强巡查,而港铁更对没缴足车资人士的附加费提升至1,000元,原意是要收阻吓作用,然而在非全天候巡查下仍揪到这么多违规使用者,尤其是被成功检控的男子更有18次违规使用,明显是屡劝不改,予人罚则太轻感觉,金额比乱过马路罚款2,000元还要低,港铁应考虑调整罚则。当局应把这宗定罪案例当成反面教材,将案情细节披露,并考虑今后对类似个案从严执法,向公众发出一个明确讯息,冒用长者八达通代价很大,不但要罚款,还可能留案底,才能起震慑作用,确保公帑用在合资格的长者身上。

冒用长者八达通情况在8月25日将有所改善,届时全面使用实名登记并附有照片的乐悠卡,公共交通工具营办商可要求查看并核实乐悠卡持有人是否与卡上的照片相符,一旦被捉个正着便再难有藉口以误拿家中长者八达通来推搪,严重更会被控干犯盗窃、串谋诈骗等罪行。

然而,乐悠卡能否有效打击违规使用,还视乎业界的巡查力度。港铁在巡查方面相对容易,因入闸机会发出声响识别长者身份,港铁职员若怀疑其身份可上前核查,而港铁有附例授权,可对违规使用者徵收1,000元附加费以示惩罚。

可是巴士、小巴及渡轮营运者资源有限,很难经常核查长者八达通或乐悠卡持有人身份,担心会被指滋扰乘客,并阻延开车或开船时间。这些营运者须在运输署职员陪同下才会展开巡查行动,可是运输署职员没有执法权,即使捉到违规者,只能要求对方补交少付车资了事,并记录其个人资料,再交由警方跟进,令阻吓作用大打折扣。要解决问题,当局须考虑修例,赋权运输署职员在巡查时可开定额罚款告票,才有望让违规者不敢以身试法。
速优化措施确保德政可持续运作

除打击违规使用2元优惠,当局亦要同时尽快检讨长者滥用歪风,如频密游车河、见车便上的「长车短搭」现象,以致港府须向营办商提供更多补贴,变相浪费公帑。社会各界近月提出一些建议,例如设立每月乘搭次数上限或资助金额上限、巴士设分段收费、为每程车资助金额封顶,超出该额则须付原本车资的两折,从而解决长车短搭问题。

本港人口日益老化,合资格使用2元乘车优惠的人数只会与日俱增,当局宜尽快将措施优化,一方面有效打击滥用和违规使用,另方面作出合理限制,减少长者无节制地乘车,确保公共资源有效运用,令这项德政可持续下去。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