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科易考 文凭试减压亦提升国民教育
2024-04-17 00:00中学文凭试(DSE)首届公民与社会发展科(简称公民科)昨天开考,考前考生忐忑,担心题目难,结果却比想像中容易,只要有一定常识也能作答,让一众考生如释重负。首届试题起试水温作用,再加上当局通过对中小学常识科连串改革,加入国民教育元素,让学生今后可轻松学习公民科,有助提升学生的国民身份认同。
轻松学习释时间温习其他科目
公民科是取代之前的通识科,成为DSE核心科目,但成绩不再像其他科目分成1至5**共7级,而是只简单分为「达标」和「不达标」。首届试题共有3大必答题,全部涉及国情和国民教育,包括关于内地教育、人工智能安全,以及香港教育局推行国民教育,而每题再分成几条小题目,包括选择题、短答题和长答题。
考试结束后,考生均喜上眉梢,指题目容易浅白,只要平时上课专心听书,再加上对国民教育的常识认知,也能轻易作答;有公民科教师估计逾90%考生成绩可达标。
学生开心是可以理解,因他们是课程改革后首批应考公民科的考生,之前的通识科让他们又爱又恨。通识科课程涉猎范围太广,而且有立场题,大多涉及政治或社会议题,若考生没打好基本知识基础,以及留意社会时事,很难将不同知识融会贯通,并在论证正反意见时成一家之言,结果只能胡诌或一味批评,冀望能让评卷员觉得其够批判性,给予高分。故通识科可谓及格易、优良难,历年能够取得4级成绩以上的考生比率约30%。即使公民科成绩只分为「达标」和「不达标」,考试压力相对少,但因没先例可循,考生对于考评局拟定甚么题目心里也没有底,不知如何准备应试。
中小学常识科增国民教育元素
首届试题浅白,只要平日在学校上课留心,在升旗礼和奏国歌时遵守相关礼仪和细节,并对参加内地游学团有助加强国民身份认同作出解释,自然不会觉得答题有难度。相信这会增加来届学生对修读公民科的信心,认为这比通识科更容易和没太大压力,今后可轻松学习,毋须投放太多时间在这个科目上,可释放更多时间专攻其他科目,或修读多一个心仪选修科。大学基本入学要求规定由改制前在DSE 4个核心科目至少取得「3322」成绩改为「332A」,另加2个选修科成绩要「33」,不少学生为保险缘故,可能修读3至4个选修科,加重学习压力。
事实上,教育局近年积极加强公民教育,将高中DSE的通识科改成公民科只是第一步,并做好与中小学常识科改革的课程衔接工作。例如新学年将初中「生活与社会课程」改名为「公民、经济与社会课程」,2025/26学年将小学常识科,分拆为人文科和科学科,加强宪法、基本法、国情和国家安全教育。此举是让中小学的公民教育一脉相承地加入国民教育元素,目的是让学生自小在耳濡目染,沉浸式学习薰陶下,正确认识国家和一国两制,并通过参加内地游学团实地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历史,以及国家最新经济发展大局方向,从而培养出爱国情怀和对国民身份认同的正确价值观。
大家期望通过这一脉相承的公民教育,为香港培育出有国家观念、香港情怀的人才,为国家发展作出贡献。
關鍵字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