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语文基准试退场 重订评核准则此其时

2024-03-28 00:00

教育局宣布,下学年起修改教师语文能力要求,以「雅思」(IELTS)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普通话水平测试,取代已推行了逾20年的教师语文能力评估(俗称基准试)的笔试和口试。教育界对这项改动反应不一,有的认为新安排评核不了教师的教学能力,有的担心将及格门槛订得太高,会窒碍非本科学位教师转教。平情而论,基准试早已完成其为评核非学位教师语文水平的历史任务,现在功成身退,当局有必要重新制订新评核准则,确保教师语文水平保持高质量,亦需定期检讨,按实际需要作出调整。

新安排下,英文科教师如果未有英文科相关学位和师资培训,须在IELTS取得7.5级或以上的整体评级,并在聆听、阅读、写作和口语各项取得至少7级;教育局「课堂语言运用」评核会保留,教师要在任教第一年考到达标成绩。英文科主任的要求更高,IELTS整体评级须达8级或以上,各科成绩至少要7.5级,并在「课堂语言运用」评核中表现优异。至于普通话科教师,须在普通话水平测试取得2级甲等或以上成绩,在「课堂语言运用」评核亦须达标。
以国际认可试替代资源合理分工

有资深英文科退休教师反对用IELTS取代基准试,指两者性质不同,IELTS是专为负笈海外的学生而设,旨在评核其英文水平是否达标,但基准试则是为教师度身订造,故前者及格并不等于有教学能力。有人质疑教育局停办基准试,背后真正原因是成本高、考生少,以及考评局财政问题有关。亦有人指新安排下的及格门槛订得太高,因IELTS满分为9级,参考考评局资料,IELTS取得7.5级,相当于DSE英文科考获5至5*,担心此举会吓怕那些有意转教英文的非本科学位教师。

不过,有校长却赞同今次改动,因基准试每年只举行一次,若新入职教师失手,须等一年才能再考,但IELTS却一年举办几次,让教师有更大弹性,即使今次未能取得佳绩,备战一段时间可以再次应考,直至考到教局所要求的门槛。

要客观而公平评论教育局今次做法,须从基准试设立的初心入手。基准试是专为那些在职非学位语文教师而设,目的是要确保所有语文教师达到最基本的语文能力要求,从而提高教育质素,而这个目标早已达成。基准试推行了23年,很多非学位英文科教师已退休,再加上中小学教师职位全面学位化,现时参加基准试,大部分是非本科学位的准教师及公众人士,以致他们拉低评分和及格率,予外界现职教师英文水平不济的错觉。

由于基准试早已完成其历史任务,现在是时候重新制订语文评核准则。针对应考的大多是想评估自身英文水平的公众人士,与其继续让考评局每年花人力物力拟订考题,倒不如善用社会资源,用国际认可的IELTS和普通话水平测试取代基准试的学术领域成绩,教局保留「课堂语言运用」评核,通过对应考教师进行两次观课,聚焦考核其教学能力,务求做到资源合理分工。
提高及格门槛确保语文水平不降

英文考核的及格门槛是否定得太高,暂时难有定论。毕竟这仍未正式推行,但根据曾考IELTS的尖子,要各科成绩考到8级或以上有相当难度,当局将门槛定得这么高,不排除是要确保非本科生的英文水平须达标,尤其过去几年有大批语文科教师流失,不少学校反映任教英文科的教师不足,被逼要聘请非本科学位教师填补这些空缺,担心一旦出现滥竽充数,导致学生语文水平下降的骨牌效应。新安排会否窒碍非英文本科学位教师转教,导致学校更难聘请合资格教师,则有待时间验证。

由于新安排充满不确定性,当局应在推行后每年定期检讨,看看教师考核的及格率有多少,再根据结果来研判究竟门槛是否定得太高,适时因应需要而作出调整。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