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铁按机制加价 封顶安排有利有弊
2024-03-27 00:00港铁宣布,今年票价触及封顶水平,将会加价3.09%,强调加幅已照顾市民负担能力,有市民和议员批评在经济复苏乏力时加价是难以接受。市民每天出行大多离不开搭港铁,不满港铁加价是可以理解,但港铁作为上市公司,需向股东交代,按票价调整机制加价是无可厚非,而加幅始终有限,只能无奈接受,长远可透过检讨机制时作出一些优化措施。
统计处公布去年第4季运输业名义工资指数按年上升5.2%,而去年12月通胀为2.4%,根据港铁「可加可减」机制的方程式,再扣减与港铁物业发展利润挂鈎的生产力因素,得出的基本票价加幅为3.2%,在未追加去年1.85%延后加幅下,已触发封顶机制,实际加幅不能超过第4季家庭入息中位数的变动,即3.09%。港铁根据封顶机制安排,今年票价只能加价3.09%,本年度未涵盖的0.11%加幅,将会推延两年分期追加;至于去年延后调整的1.85%加幅,则在明年追加。
虽然港铁强调,封顶机制发挥了缓减加幅作用的好处,但弊处是超出封顶上限的延后加幅已累积到1.96%,不断滚存下去,令到港铁票价每年获变相保证加价;而且去年修订方程式设计时不够完善,未能充分反映港铁盈利水平。
物业利润大减无助控加幅
事实上,「可加可减」机制自2008年实施以来,一直被诟病港铁在盈利情况下仍可加票价,而港铁上盖物业发展权为港铁带来丰厚盈利,社会有声音要求将物业盈利补贴票价。当年实施「可加可减」机制时在设计票价调整方程式力求客观和透明,但在实际运作上却出现「有加无减」,因除非出现通缩,否则在正常情况下,只要物价和工资上升,港铁根据机制便不得不加价。
为了回应市民诉求,港铁去年引入新机制,将方程式中的生产力因素与物业发展利润挂鈎。可是,所启动生产力因素的盈利扣减门槛过高,以过去10年为例,只有3年的港铁物业发展利润能达到50亿元以上,触发额外0.1%至0.2%的扣减。新措施又生不逢时,适逢楼价大跌,过去10个月楼价累跌13.6%,导致港铁去年物业发展利润大减80.5%至20.8亿元,令计算票价方程式中的生产力因素只能扣减0.6%。即使政府上月底全面撤销所有楼市辣税,令交投急增,但楼价仍在低位徘徊,港铁短期内的物业发展利润难有突出表现,补贴票价上也难有额外扣减。
尽管市民对港铁在当前本港经济复苏乏力下仍加价有所怨言,但也别无选择,无奈地接受。毕竟港铁网络四通八达,运载力大,准时度高,是其他公共交通工具无法取代,而港铁只是按既定机制加价,有理有据,而在封顶机制下加幅有限,对巴士及其他公共交通事业加风起一定抑制作用。
不过,公众也并非默默承受,大可以在4年后检讨港铁「可加可减」机制时,提出一些优化建议。例如若发现楼价仍未能止跌回升,便应检视生产力因素与物业发展利润挂鈎的做法,改为与基本业务总利润挂鈎,即使卖楼收益不理想,仍有商场、写字楼和海外投资等收入拉上补下,确保票价调整时有额外扣减,若总利润超出某个金额时便需冻结票价,让市民分享港铁实际利润。同时,也可考虑提出为现时延后加幅机制设定期限,若超出限期便撤销所有累积加幅,才有机会避免每年票价出现「有加无减」现象。
4年后检讨机制时提优化措施
港铁毕竟是上市公司,即使港府是大股东,也要顾及其他小股东利益,以免影响机构投资者持有港铁的意欲,继而影响港铁融资扩大铁路网络发展,故当局会尽量在股东和市民利益之间取得平衡。议员和市民也要尊重现有机制,可透过检讨机制时提出优化措施供当局考虑,切勿一味民粹,也不能输打赢要。
關鍵字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