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进步尚环保简约 绿色殡葬魅力增

2024-04-05 00:00

昨天是清明节,不少孝子贤孙前往拜祭先人,屯门曾咀灵灰安置所化宝炉前出现排队人龙,至少要等两小时才能化宝,相信有不少人会静下来思索应如何规划自己的身后事。政府近年大力推广的绿色殡葬,既环保简约,又可减轻后人负担,值得市民考虑。
少子化移民潮改变殡葬观念

香港每年大约有5万至6万人死亡,绝大部分是进行火葬,然后用骨灰龛盛载,放进灵灰位内。绿色殡葬却是以一种更环保方式处理骨灰,就是将骨灰撒进指定海域,或撒在纪念花园的泥中,然后在泥土上栽种花草,供后人纪念。绿色殡葬的撒灰做法,与中国人强调入土为安、风光大葬的原则大相迳庭,在以前这种做法是很难接受,但近年在政府大力推广下,绿色殡葬使用率持续上升,由2011年占该年死亡人数的5.5%增至去年16.5%,去年底更有1.1万人通过中央登记名册表达死后采用绿色殡葬的意愿。

绿色殡葬渐受市民接受,主因是传统观念转变。香港地少人多,不但缺地建屋,连灵灰龛位也供不应求,以致出现生前要等几年才能上楼,死后也要排队等上几年才能上到公营龛位;若买私营龛位,动辄要逾20万元。

一些较豁达长者不想在身故后,子孙仍要为其办理身后事的繁文缛节和昂贵殓葬费折腾,在心态上倾向简约葬礼,即使殡仪费用是无法避免,只要选择在纪念花园或海上撒放先人骨灰,费用全免,至少省却后人要花时间申请龛位和减轻经济负担。

社会环境变迁,也令市民对如何处理身后事出现微妙变化。市民工作繁忙,既要为买楼或供楼伤脑筋,又担心育儿的经济压力大,以致不少夫妇没打算生育,就算生育也只生一孩。

在少子化的社会气候下,过往藉清明和重阳节祭祖来维系家族的凝聚力不再,慎终追远思想也日渐淡化。至于那些没有子女牵绊的夫妇,更对未来身后事显得云淡风轻,倾向选择死后将骨灰撒入泥土,既可化作春泥,与花草为伴,回归大自然,真正做到尘归尘,土归土,更做到死后「同穴」。再加上过去几年掀起移民潮,不少人遗下父母,远走他乡,这些长者明知死后春秋二祭也不会有人前来拜祭,惟有选择绿色殡葬。
看透生死撒灰当作回归自然

此外,绿色殡葬获市民认可,与环保意识日益提升有关,因即使政府增拨土地兴建更多灵灰安置所,始终是占用了宝贵的土地资源,而孝子贤孙在拜祭先人时难免会焚烧纸扎、元宝、香,释出大量二氧化碳,污染环境和加剧地球暖化。绿色殡葬可节省土地资源,缓解龛位不足问题,还可减少碳排放,为环保出一分力。

事实上,食环署不断优化绿色殡葬服务,除了设有「无尽思念」网上追思服务,早前更在屯门曾咀纪念花园增设新地标「渡船」,在船身挂上富有香港特色的思念信箱,标注不同的撒灰地点,让家属写下心意投入信箱,向先人表达思念,助抒发心中郁结情绪;又提供独立房间,让家属在撒放骨灰前进行简单悼念。若食环署持续推出新服务,让后人在追思先人方式上有更多选择和提供良好体验,有助增加诱因让市民在生前表达死后采用绿色殡葬的心愿。

须知道人来到这个世上时孑然一身,走的时候也不会带走任何东西,只要看透生死,为亲友或自己安排身后事时,绿色殡葬未尝不是一种回归自然的方式。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