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宠茂:「救护直通车」 首要南向服务

2023-10-28 00:00

医务衞生局局长卢宠茂昨日在《施政报告》记者会上表示,绝不用「寿终正寝」形容强制医护人员在公营系统服务政策。
医务衞生局局长卢宠茂昨日在《施政报告》记者会上表示,绝不用「寿终正寝」形容强制医护人员在公营系统服务政策。

政府去年提出研究强制医护人员在公营系统需服务一定年期,医务衞生局局长卢宠茂昨日在《施政报告》记者会上被问到措施是否「寿终正寝」时强调,政府会透过所有政策加强人手,惟绝不会用「寿终正寝」四个字去形容,直指「这是个好差的形容词」,因政策现时不适合,不表示将来不适合。至于「救护直通车」,他指并非为需要即时抢救的病人服务,而是病人在当地定点医院病情稳定,经评估后适合送回香港,才会启动相关服务。他估计,内地或澳门到香港的救护服务会先行。

卢宠茂表示,不喜外界将措施称作「强制服务」。他举例,一年的实习及为期6年的专科培训,对准医生的专业发展非常重要,在公立医院工作不止服务市民,也会得到许多资深医护人员协助,即使将来转到私营机构,都有经验去独立医治病人,提供优质服务。此外,规管医护人员在公营医疗系统服务年期时,要考虑所有医疗专业人员,并非只看医生,当局冀透过现有政策改善医护人手短缺,毋须立法。
救护车需评核符合香港标准

《施政报告》又提到,特区政府正与大湾区其他城市的政府,商讨救护车跨境运送病人服务,为病人在医院之间提供点对点接送。卢宠茂表示,会在预先评核救护车、救护人员、车上药物及器材,确保符合香港标准后,由当地医院将适合送回香港医治的病人点对点送返,估计内地或澳门的救护服务会先行。他强调,「救护直通车」并非为需要即时抢救的病人服务,举例在内地遇到交通意外的病人,而是在当地定点医院病情稳定的病人,经评估后适合送回香港后,才会启动服务。
港获支持以观察员身份加入ICH

另外,《施政报告》提出本港要为成立「香港药物及医疗器械监督管理中心」提出建议和步骤,迈向以「第一层审批」方式审批新药械的注册申请。卢宠茂表示,下月起会设立药物注册「1+」机制,之后筹办医疗器械管理中心,申请加入国际医药法规协和会(ICH),成为ICH成员后,可令香港在药物审批及注册得到国际认可,而本港已获国家药监局支持,申请以观察员身份加入ICH。他有信心在「1+」机制实行后,有越来越多药厂在港研发及注册药物,又预计转为第一层审批后,相关数字会快速增加。

在「1+」机制下,药物只需一个审批机构的注册,符合本地临床数据要求并经专家认可后,就可注册在港使用。衞生署署长林文健表示,过去新药注册要取得两地注册许可,牵涉两地评审时间。他以罕见病阿拉吉欧症候群为例,称在「1+」机制下,新药只需约5个月就可完成审批,较原先缩短约17个月。

卢宠茂提到,成为ICH成员需累积足够药物的临床数据,约需8至10年;而香港会在明年成立筹备办公室,适时由「1+」机制转为第一层审批,届时不需再经由其他药物评审机构认可,就可主动评核临床数据,评审及注册药物。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