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买卖港股成真 金融中心地位更巩固

2023-06-21 00:00

「港币——人民币双柜枱模式」周一正式推出,人民币柜枱成交额不算活跃是意料中事,因机构投资者仍在观望中,但双柜枱模式背后战略意义非凡,不但可丰富人民币产品生态圈,为外国投资者提供更多人民币资产配置的选项,促进人民币国际化,有助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优化人币为中东资金觅出路

双柜枱模式是指同一只上市公司股票,可同时用港币及人民币计价,并允许投资者跨柜枱自由转换以缩小价差,即可以人民币买入,以港币套现,或者以港币买入,再以人民币套现。新模式首日开通,24只股份的港元和人民币柜枱成交额分别为292亿港元和1.63亿元人民币,第二天成交额分别比前天下跌15.7%和16.6%,反映参与人民币柜枱的投资有限。

新模式交投不活跃是意料之内,因在中美持续博弈的大气候,美国政府对基金投资中港股票规范较多,逼使外资减少参与港股买卖,令港股交投淡静。再加上内地经济减速,人民币转弱,投资者观望内地将会推出甚么救经济措施,故暂时对投资与内地资产有关的股份意欲不太积极,静待措施出台后才作部署。

港交所行政总裁欧冠升上周已做好期望管理,指双柜枱模式推出后,港股成交未必可马上大幅反弹,强调这是长远发展策略,不要低估其重要意义和中长期所带来的新机遇。当局对双柜枱寄予厚望,认为这是本港资本市场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为香港金融市场增添新动力,加速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首先,双柜枱模式为港股提供多一种货币交易途径,让手持人民币的外国投资者可减低汇兑风险,并提供更多与人民币资产配置的选项。美国多年来滥印钞票,令热钱流窜,之后为遏止通胀却大幅加息,且动辄祭起金融大棒制裁对手,引发连串金融危机,促使多国加紧部署「去美元化」,愈来愈多国家在贸易上弃用美元,改用人民币或本国货币进行。随着人民币在全球贸易使用和结算范围增大,多个贸易夥伴持有的人民币数量不断增加,让其关注资金除了买中国国债外,还有甚么人民币资产配置可供选择。

港交所推出双柜枱模式,明显是要争取中东离岸投资者,助其解决手上人民币的资金出路,让其在投资中国国债外,还可以在港股人民币柜枱购买一些业务遍布内地的科网股、优质实体经济股份,省却汇兑交易成本,又可善用手上人民币赚钱。内地和港府正积极与中东国家加强在多个范畴合作,而中东一些主权基金规模约4万亿美元,早已涉足中港股份,若能吸引其加大投资力度,将有助激活港股交投量和流通量。
寄望纳港股通 北水增交投量

未来双柜枱资产选择若进一步扩大吸纳更多不同类型股票和其他衍生工具,将有助推动离岸人民币资产业务朝多元化发展,更可盘活在港流动的人民币资金,令本已拥有近1万亿元的离岸人民币资金池将进一步壮大,强化本港人民币离岸中心地位,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尽管首阶段「一股两币」交投未如理想,但切勿因此低估其潜在爆发力,一如当年沪深港通开通初期反应并不热烈,但当北水积极涌入,情况便有望改变过来,因为一旦人民币柜枱纳入港股通,内地股民便毋须再承受汇兑风险,可直接用人民币买卖,降低交易成本,入市变得更积极。

港交所推人民币柜枱,可谓一为神功,二为弟子,既为人民币资金提供投资出路,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同时也为港股市场增加机遇,只要香港离岸人民币资金池不断扩大,业务更多元化,本港的国际金融中心便会更稳固,惟人民币国际化是长期战略布局,非一蹴而就,须在风险可控下稳步推进。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