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论|《施政》突破边界思维 融入湾区发展

2022-10-20 00:00

特首李家超昨日发表任内第一份《施政报告》,坊间其中一个焦点,是这份《施政报告》能否配合在刚过去的星期日,由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中共「二十大」报告;更准确一点说,新的一份《施政报告》,有否显示香港决心破除过往的种种桎梏和藩篱,真切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笔者认为,《施政报告》当中关于北部都会区的部分,显示特区政府终于愿意放下边界思维,将香港视作大湾区未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种突破,实为香港市民所乐见。
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并非喊喊口号。必须积极参与大湾区建设。以香港而言,做好「北部都会区」的规划和建设,就是投入大湾区发展的最直接方法,因为对整个大湾区而言,香港的北部就是大湾区的中心地带。今次的《施政报告》清楚指出,特区政府将与广东省政府紧密对接,让「北部都会区」发挥超越地理界綫的限制,与广东省、深圳市和大湾区产生协同效应,这项看似理所当然的安排,对特区政府而言却是非常「破格」,代表着官员不再视香港的北部为「边境」,而是大湾区的「中心」,正式突破存在于政府某些官员多年来的「边界思维」,值得点赞。
突破「边界思维」,代表政府不再故步自封,亦代表以往类似「沙岭超级殡葬城」等将香港北部视为「荒芜落后边境地区」的落后政策和思维将不再复见,这对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对香港市民的未来,都是百利而无一害。
除了将「北部都会区」视为香港未来的策略发展据点外,《施政报告》中亦有两项看似「细眉细眼」,实则意义重大的政策改动,非常值得市民留意,包括当局会与内地就「港澳药械通」保持联系,让更多香港注册药物和医疗仪器在粤港澳大湾区使用,并积极研究容许在大湾区内地城市生活的港人使用长者医疗券缴付内地医疗保险费。
突破思想桎梏 登上国家发展快车
这两项相关政策的重要性在于,政府决心为港人回内地生活和发展,提供政策上的便利;医疗问题,一直是香港市民是否愿意回内地发展、积极投入大湾区建设的重要考虑,让更多香港注册药物和医疗仪器在粤港澳大湾区使用,以及使用长者医疗券缴付内地医疗保险费,部分释除愿意到大湾区发展的港人,在医疗方面的疑虑。此举将会让「医药过河」、甚或可为将来实现医疗纪录「过河」铺路。不管是施政方向,还是在心态上,已是一大进步。
今次的《施政报告》,我们看到「破旧立新」的思维,未来希望政府作政策研究时,亦千万不要走回头路。土地问题一直困扰着香港人,更导致香港深层次矛盾不断恶化,窒碍包括长者安老、市民住屋、青年创业甚至成家立室等需要。未来在落实各项规划及政策落地时,希望亦能「跨过深圳河」或任何思想上的鸿沟,用好和内地合作的机会,放下一切边界思维、区隔心态,以大湾区整体布局去考虑,只有突破既有的框框,香港才不会再被深层次矛盾拖累,正式乘上国家发展的高速列车。
原姿晴
前传媒人,现任职顾问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