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情周記】建制監察政府責無旁貸

2020-12-21 08:16

近日由防疫以至其他政策,議會內的建制派都直言質詢,可見沒有了為反而反的反對派,一樣有人可以監察政府,反映民意。
近日由防疫以至其他政策,議會內的建制派都直言質詢,可見沒有了為反而反的反對派,一樣有人可以監察政府,反映民意。

第四波疫情爆發,政府在控疫上有不少甩漏,備受市民及建制派批評。近日由防疫以至其他政策,議會內的建制派都直言質詢,可見沒有了為反而反的反對派,一樣有人可以監察政府,反映民意。

第四波疫情持續,已經連續多日出現雙位以至三位數字感染個案,死亡患者有年輕化和無長期病患紀錄的個案增加,有病人甚至是在等候入院期間離世。另外,公共屋邨爆發環境污染和傳疫,令市民憂心忡忡。在應對過程中,政府被市民批評為反應太慢,建制派議員對此亦炮聲隆隆。有建制派議員向政府反映意見,也有議員親身去到受影響的屋邨和家居視察。他們的做法表現得比官員更貼地。

批評政府毋須大驚小怪

除了疫情,在其他政策上,也見到建制派議員對政府官員提出清楚要求和嚴厲質詢。政府近日邀請港鐵開展北環綫項目,有議員就批評興建時間太長,要求政府新界東北發展以後的交通配套如何改善。對於建制派議員炮轟政府,有人大驚小怪,嘖嘖稱奇,甚至有人作出很多聯想。

議員在民生事務上監察政府,其實應該不分黨派,提出建設性的意見和批評。在港英時代,絕大部分的議員都不是直選,他們主要工作是蒐集民意,向政府反映。即使是在回歸之初,泛民議員也好,建制派議員也罷,在很多民生事務上,都較能夠對事不對人地作出批評。他們對很多政策的條文審議都比較仔細。只是近年議會抗爭流於政治化和表面化,昔日的政策討論變成絕響。

很多人都覺得,建制派議員在投票時都會支持政府。事實上,這並不代表建制派議員沒有監察政府,對政府沒有造成壓力。當香港政治環境比較和諧的時候,政府官員與議員的溝通充分。雙方就具爭議的事情,事前已討價還價,協調好了,雙方同意了議案才付諸表決,自然鮮有拉倒。如果議員不接納的議案,政府為免威信受到打擊,根本不會遞上立法會審議討論。可以說,昔日運作無論政府抑或議員都會自重,建制派議員投票支持政府,事前已做好了工夫,並非不會反對政府提出的議案,而是議員不接納的議案,根本不會出現在議事堂而已。

反映民意不為反對而反對

隨着香港政治環境不斷激化,反對派議員不再以投票方式表達意見,改以拉布或其他干擾運作的做法,將議案拉倒。很多即使已有共識的議案,都不獲通過。立法會氣氛愈演愈烈,議員審議議案的質素亦愈來愈粗疏,很多政策的條文細節都沒有討論,就經常出現「蝦碌」情況。例如私隱條例的問題,很多政策近日在執行上出現疏漏,影響新聞採訪工作,相關的安排,在立法會上根本沒有受到過重視。在拉布等政治表態氾濫下,議政之風名存實亡。

近年議會內政治氣氛激化,很多反對派議員為反對而反對,建制派議員很多時候都只能夠護航,也沒有時間對議案的條文詳細討論、審議和優化。過去非建制派對政府所有的政策都激烈反對,究竟是破壞性大,還是建設性大?只要稍為理性分析,已經可以知道。現時議會內對立氣氛沒有那麼激烈,運作反而回歸正常,議員在很多政策上,可以提出市民關注的具體意見,要求政府改善一些不足之處,發揮議員在議會內應有的職能。對想作為的官員現在可以藉此收集真正的民意,但怠政散漫的官員,日子比當日凡政策都一棍子打死時可能更難混。

有人說立法會內沒有了反對派,就沒有人監察政府。現實上,香港立法議員的產生,直選成分相當多,誰能夠反映民意、注重民生的改善,選民有目共睹,所以,建制派也不可能不顧選民感受而盲撐政府。議會內現時的確沒有了政治掛帥、為反對而反對的聲音,卻不代表沒有人會反對政府一些不合理的政策和措施。

現時的議會運作,有建制派批評政府,是正常現象。不是一些只從政治角度看問題的人,以為是不合理的現象。講到底,議員是民意的代表,應批評就批評,目標就要為市民爭取福祉。

特約作者:陳約翰
港情周記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