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High Tea|信維穩 內房可分散下注

2022-04-06 08:15

港股踏入第二季有好開始,指數連升兩日,科企同內房股藉利好傳聞跑贏大市,一洗首季頹風。中證監上周拋出修訂意見,被理解為暗示可由美國監管機構審查會計底稿,中概股退市風波現曙光,周一下午指數升勢更急,有傳是因特首換屆消息明確,減低不明朗因素,市場氣氛轉佳。睇番上升股以內地大型企業為主,與香港關係不直接。

恒指周一高開188點,報22227點,午後持續發力,收升462點,報22502點;國指收揚233點,報7770點;科指上升245點,報4769點,足見科指升幅跑贏大市,下任特首人選漸趨明朗化,對本地政情無疑有穩定作用,但對股市影響暫時相信只是間接。

中證監發表修訂意見稿,對提振中概股有如靈丹,「ATMXJ」全線走高,京東(9618)收升近8%,報246.6元;快手(1024)上揚9%,收報79.5元;美團(3690)揚7%,收報167元;阿里巴巴(9988)漲4%,收報113.7元;騰訊(700)升3%,收報390元;小米(1810)揚2%,收報14.04元。

科網股續彈如食靈丹

不過相對科網股,內房同物管股表現仲勁。浙江省衢州市早前發佈《關於促進市區房地產業良性循環和健康發展的通知》,衢州成為內地首個限購和限售均取消的城市,令內房股急彈。碧桂園服務(6098)收飆16%,報38.45元,為表現最好藍籌股;母企碧桂園(2007)收升8%,報6.35元;龍湖集團(960)收揚5%,報42.8元;華潤置地(1109)收漲4%,報38.6元,中海外(688)更彈升近8%,收報24.9元。

內地券商估計,二、三線城市撤限後,大城市也可能放鬆需求限制。其他關於內房市場消息偏向正面居多,包括有國企入股出事民企內房或買走項目等。從宏觀層面看,房地產市場是中國最大消費板塊,內房去年調整對整個經濟熱度下降,消費投資市場都有放緩影響。早前中國銀行、工商銀行、農業銀行、建設銀行等在內的六大國有銀行先後公佈業績,盈利有不俗增長,但市場就關注其貸款質素。有內媒統計,中行、工行在房地產業不良貸款餘額均超過300億元,分別為347億元和338億元,其次為農業銀行、建設銀行,分別有282億元和135億元,11間銀行的房地產不良貸款金額較2020年增加546億元,國有六大銀行的房地產不良貸款金額增加超過400億元,達413億元。

樓市下行內銀撥備上升

內銀的貸款中與房地產行業相關的包括房企開發貸、居民購房貸等,去年開始內房爆雷事件令這些房企提供貸款受影響。以工行為例,去年對公房地產貸款為7057億元,與2020年的7011億元相差不大,相關不良貸款卻從162億元翻倍至338億元,不良貸款率達4.79%,較上一年增加2.47個百分點。另外,農行2021年房地產不良貸款率為3.39%,但2020年只有1.81%,一年激增1.58個百分點。從這些數字可以見到,樓市回落對金融業亦有巨大影響,中央如果要在經濟上維穩,在房策上作出調整,似乎是無可避免的動作。

市場對內房前景觀感有改善,對整個內地經濟同股市都有積極作用,按照這個判斷去下注,最受惠當然是跌得好殘的民企內房,若然要穩陣,國企內房底子厚,在市況回穩下都會受惠,潛力都會不俗,更安全是高息內銀股,散戶可以按照自己承受風險的能力,挑選對象或分散下注。

全文刊《頭條日報》專欄「金融High Tea」

關鍵字

最新回應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