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High Tea|金融大戶眼中的林日曦與MIRROR

2021-11-22 06:35

上周矚目的個股消息是阿里巴巴(9988)9月底止季度業績,收入增長29%至2007億元人民幣,非公認會計準則(Non-GAAP)淨利潤按年跌39%至285億元,遠遜市場預期的332億元。雖然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張勇強調與市場情況有關,但股價在消息公佈翌日立即大插,帶動恒指大幅低開,曾跌494點,最終收跌269點,報25049點,跌逾1%;國指收報8970點;科指收報6457點。北水南下共計淨流入12.92億元,終止單日流出。大市成交金額1365.15億元。

阿里巴巴上周五急挫11%,收報139.3元,單一隻股拖低恒指209點。大行績後紛調低評級,瑞信直指季收入度和經調整利潤均差過預期,認為集團收入及毛利率仍未回穩,將目標價由186元下調至176元。摩通就認為,阿里在消費放緩及密集投資下,內地電商收入及集團純利遜預期,但部份早期投資,如雲業務、金融科技及物流等將開始進入收成期。

美元強或抽走新興市場資金

恒生指數公司宣佈最新季檢結果,恒生指數增加四名新貴,包括華潤啤酒(291)、新奧能源(2688)、京東集團(9618),以及網易股份(9999),並沒有剔出任何股份,被視為大熱的農夫山泉(9633)則倒灶。其他指數方面,國企指數納入信達生物(1801),剔出重債纏身的中國恒大(3333),這是意料之內。恒生綜合指數則加入騰盛博藥(2137)、醫脈通(2192)、海倫司(9869),並沒有剔出股份。恒生綜指的新貴,很大機會納入滬、深港通,成為北水可以買賣的股份。

上周五美股三大指數漲跌不一,杜跌268點,收報35601點;標普500指數下跌6點,收報4697點;納指上漲63點,收報16057點。要留意是歐洲新冠疫情趨緊,避險貨幣美元受追捧,美元指數造好,創16個月新高,高見96.245,升幅0.7%。美元強勁會吸走資金,對新興市場有利淡影響。

聖誕新年臨近,做生意者關注市道,普通人就留意娛樂消費,有中環茶友講起,今年旅發局復辦除夕倒數,仲找來一班藝人搞演唱會,當中包括男團組合MIRROR。早前特首林鄭月娥話不識誰是MIRROR,旅發局即時「教育」一下林太此乃「潮物」,實在相當應景。

娛樂圈「潮物」來來去去本是平常事,茶友笑言MIRROR若懂得把握機會,應該考慮打包上市,因為自多年前的東方魅力到六年前上市的毛記葵涌(1716)的股價走勢,都說明娛圈中「有花堪折直須折」的道理,單是吸引粉絲認購都吸金吸到笑。

毛記股價八月至今跌六成

毛記最初開始是媒體人。林日曦、陳強、阿Bu透過持股各三分一的黑紙有限公司創立,其餘的10%股權由經營《明報》的世界華文媒體(685)持有,黑紙後來發展為網媒「毛記電視」,特色是影射TVB和嘲弄建制派人物。2018年3月,毛記在大戶加持下成功上市,首日招股超額認購1200倍。最後公開發售部份錄得超額認購約6288倍,首日掛牌曾高見11.76元,較招股價1.2元升8.8倍,連間接持有毛記股權的華文媒體股價都水漲船高,華文控股股東雖受禁售限制未能沽售毛記,但就透過沽出華文股份套現收割。

當時不滿政府情緒高漲,部份股民參與炒作,但熱潮其後散去。今年8月,主要創辦人林日曦在社交平台宣佈辭任毛記葵涌內所有職務。林日曦以800萬元將毛記葵涌控股公司黑紙的股份轉讓給阿Bu、陳強兩位拍檔,出讓股份價格相當於股份市值折讓逾85%。當時毛記股價大約為1.35元,但上周已跌至0.55元的低位,三個月跌幅接近60%,可見林日曦當日售股大平賣有其原因。

年輕人「潮物」數年一世代

毛記掛牌先見高位,回落後去年借炒壹傳媒(282)見2元頂位,大漲急回,反映娛圈「潮物」興替之下,毛記以反建制上位,但以年輕人為主的媒體起得快、落得也快。多年前,年輕人偶像倪震搞的雜誌《YES》大賣,一度有上市潛力,但幾年後又變成另一番光景,倪震年代的青年人潮流雖有反叛性,但政治色彩較淡,到了毛記時政治元素明顯增加。現時社會環境改變,政治氣氛雖然未散,但轉以暗喻式存在,毛記在新鮮感和空間收窄下,只能讓路給後浪,林日曦的離場,多少反映在新形勢下不易適應轉型。

撇除政治社會環境的急變,當毛記上市後,反建制媒體焦點早就有多番轉移,新一代的興趣曾落到申請免費電視牌的香港電視(現稱科技探索,1137),2019社會事件後又到「立場新聞」。不過,無論從壹傳媒、毛記、到香港電視,股價都有片刻燦爛,但恐怕難以永恆,壹傳媒現在更面臨清盤,很有機會變成牆紙。毛記就股價大跌,市值跌到1.5億元。香港電視在申牌期間股價一直缺乏表現,只有炒波幅的空間,直至放棄營運媒體轉做網購才有轉機,大幅炒起。無論如何,「潮物股」狂流一過,股價不易翻身。

Viu或伺機打包抽水

過去一年,MIRROR憑藉話題之作如WARRIOR上位,今年踏入了豐收,連帶所屬電視台Viu都成為受惠者。該台原是NOW觀星台,去年電訊盈科(008)把NOW以19.5億元出售給旗下上市公司香港電訊(6823),此舉令電盈套現之餘,由現金流強勁的香港電訊持有這個項目,投資上的承擔也可以減輕,但對一家市值達800億元的公司來說,今年好景帶來的刺激也極有限,最有價值反而可能是利用這個「潮物效應」,把MIRROR和Viu連同其他媒體資產打包上市抽水。

江山代有才人出,有人認為Viu是新版的毛記葵涌,MIRROR是會唱歌的林日曦,前者代替後者而興,或許只是幾年一變的年輕人市場周期現象。不過,對懂得玩財技的大戶玩家,只要能把握好當中的韻律,就能從中食盡最大的好處。

陸羽仁

 

原文刊於《頭條日報》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