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ch點評|美國AI何時何解輸給中國?

2021-10-12 22:02

美國啟動對華科技戰始於特朗普政府,但中國沒有因此受阻礙而落後,為什麼?美國其實一早輸給了這個時代。

美國國防部前首席軟件官(Chief Software Officer)夏蘭(Nicolas Chaillan)接受《金融時報》訪問而聲名大噪,指出美國AI已輸給中國。不是很久之前的事,2018年微軟創辦人蓋茲(Bill Gates)以IT權威身份向CNN表示︰「中國AI發展迅速,但中國不能在AI超越美國,中國始終是第二名。」曾任職微軟、蘋果、Google高層的AI專家李開復馬上提出不同意見︰「中國AI已具優勢, 2020年可望超過美國。」

怎樣研判中美AI誰佔優勢,媲美預測氣候變化的複雜科學模型,事關AI領域涉及龐雜項目,不過,李開復提出一個關鍵觀點,大家不必上網去找那一大堆的數字去證明正反論調︰「起源於上世紀30年代的AI,今天已進入應用期,基礎理論突破機會不大,於是美國優勢被中國蓋過。」

事實上,獲得AI最高學術榮譽的圖靈獎得主,主要是美國人,AI論文被引用最多的500篇,美國佔近70%,中國只有6%;其餘最尖端AI人才、AI專利,也是美國佔先(最新2020年的數字是全球引用AI論文總數字,中國以21%稍高於美國的20%的引用)。美國仍佔尖端優勢,中國勝在最尖端以外的論文數量;但那又如何呢?

早於2012年,李開復接受《福布斯》範甯(Rebecca Fannin)採訪,對方指中國科學技術基本上看不出什麼特色,趨於同質化和互相抄襲,中國公司沒有創意,李開復不同意,提出「微創新」(Micro-innovation)的概念。中國科技企業不具如微軟、Google、亞馬遜所具的基礎科學研發水平,不過,中國不是靠抄襲是而成功的,中國已根據本身的生態,加上龐大的人口市場和多元化的應用場景,發展出自我完善的優化模式,儘管表面看來很土很粗糙,但生命力很強,創造了中國進步的基礎。

美國問題在哪?Google前CEO施密特(Eric Sc​​hmidt),現為美國國防部創新委員會主席,去年向BBC訪問表示︰「美國AI以及其他重要科領域如5G、無人駕駛、智慧城市,發展不如中國,是美國投資不足所致,與他人無關。過去美國穩佔科技領導地位,在於投入GDP的2%作為研發經費,可是近年已維持不了住,中國以舉國利益為本,不惜工本投入AI領域,拉近中美距離。」(2020年中國科研經費佔GDP的2.4%)

施密特不似蓋茲那般低估中國的AI,原因是他親身考察過中國科技現況。2016年Google的AlphaGo橫掃圍棋界,掀起全球人工智能熱潮。2017年12月,中國舉行〈第四屆世界互聯網大會〉,時任Google CEO的施密特出席論壇時感受到中國正以舉國之力發展AI的勢頭,他在會上說︰「我預計,美國在2025年將再難以維持AI技術方面的領先地位,被中國反超前。」施密特不是恭維中國,他是有行動的。

離開Google之後,2020年施密特以專業視界公開呼籲︰不能讓中國AI領先美國——U.S. must do 'whatever it takes' to beat China on AI——美國必須不惜一切代價擊敗中國的主張。早前,施密特領導的 「人工智能國家安全委員會」(National Security Commission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NSCAI)在國會提出700多頁的《最終報告》(Final Report),重點是美國必須把中國AI產業遏止在落後美國兩代之後,中國AI便難以趕上美國。

施密特抓出中國最大的弱點是半導體技術,所以中美科技競賽全看中國芯片的發展能否迎頭趕上。不過,中國贏了的是時勢,這是美國無法逆轉的局面。中美已不是龜兔賽跑,若你硬是堅持如此,我只好說,美國變成了龜,你當中國仍是龜吧,且看誰爬得更快?

深藍

原文刊於《巴士的報》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