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ch點評|中國的「清零」等如零?美國的「死人」不是人?

2021-10-04 19:00

「全球科學界已達成共識,新冠病毒並不會在短時間內消失,人類必須學會與新冠病毒共存。為什麼中國的政策制定者依舊堅持清零目標?」BBC今天的報導,想推斷出一個觀點︰中國清零目的是政治考慮,而非出於科學的公共衛生政策。

中國是不是因為嚴格維持清零政策而感到疲憊呢?鍾南山院士在接受《南方人物週刊》專訪時說︰「長期這樣下去,採取最嚴格的防控方法是不行的,對我們中國的負擔也很大。但是病毒在變,人們對付它的技術指導思想也在變。什麼時候中國完全可以開放?絕大多數人打了疫苗——起碼80%甚至85%以上。」

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向BBC表示,「圍堵清零」和「與病毒共存」並不矛盾,認為應該能深入討論共存方針。如果沒有理解錯誤,這是一個折衷的見解︰「圍堵清零」和「與病毒共存」兩個不同政策是可以「共存」,事實上,這就是目前世界的現實情況,鍾南山表示︰「我參加了世界衛生組織獨立工作委員會的調查團。世衛對各個國家的抗疫做法提出了4種類型,第一種類型是Aggressive containment,意思就是說採取強有力的遏制傳播策略;第二個為Suppression,就是抑制;第三個是Mitigation,就是遏制;第4個為 No substantive strategy,不採取有效舉措。」他指出︰「世界衛生組織並沒有強調哪些國家,但是,首先提到的是,少數國家——主要是中國,也有新加坡、日本等——以預防為主,採取強有力的遏制傳播策略作為主導,預防新冠病毒的傳染。」

  為什麼中國現在還嚴防嚴控?鐘南山指出,因為中國疫苗接種率還沒有達到80%以上,在這種情況下,預防還是非常重要的。不過,BBC沒有提及這個重要觀點,急不及待跳進了一個結論之上︰「中國並非沒有意識到清零政策要付出的代價,但該政策為執政黨合法性背書,並利於中國制度優越性的宣傳。政治紅利驅動之下,該政策得以繼續執行。」簡言之,中國抗疫清零背後不是科學思維,而是通盤的「政治考慮」,中國清零縱使所取得的優異分數,因為大前提是不科學的,所以就要扣除中國在抗疫成績的所有得分,變成中國的清零等如零。

  2021年諾貝爾獎各大獎項今起將陸續揭曉,最先公佈的將是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兩位研究mRNA疫苗的先驅科學家卡林柯(Katalin Kariko)和魏斯曼(Drew Weissman)呼聲至高。BBC也不忘補充,西方醫療科技高於中國,然後再借香港大學病毒學家金冬雁所言︰「中國疫苗的有效力確實不如輝瑞或者莫德納疫苗。如果真正尊重生命,就該讓中國民眾接種更好的疫苗。為什麼打死不批准國外的復必泰疫苗?疫情再來,是會死人的。」關於中國疫苗的有效力問題,可不是誰說了算,不過,這裡就不作展開了。

然而,以中國目前的抗疫成效,中國經驗最值得作為全球公共衛生醫療政策參考。美國醫療科技再先進,但美國仍進入了「新冠海嘯」︰美國新冠死亡人數突破了70萬大關,累積確診人數超過4300萬。BBC報導︰「美國華盛頓大學病理免疫系何邁醫生的日常工作之一是鑒定死因並頒發死亡證。」

長話短說,借用「會死人的」這個警告,如果美國「真正尊重生命」,就該進行有效的清零政策,「為什麼美國打死不採用中國模式呢?」這個問題怎樣回答?

深藍

原文刊於《巴士的報》

關鍵字

最新回應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