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科技推動農業 邁向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研之有理
2024-11-02 12:29
隨着全球人口持續增長、城市化進程加快,傳統農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土地資源有限、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以至農業過程中產生的環境污染問題,使人類需要尋找更高效、可持續的農業生產方式。水耕栽培作為新型種植技術,逐漸受到廣泛關注和應用。
水耕栽培是指在沒有土壤的情況下,透過營養液供應植物所需的養分。與傳統土壤栽培相比,水耕技術能精確調控溫度、濕度、養分和光照等種植條件,為農作物度身訂造合適和穩定的生長環境。
一直以來,本港的蔬菜供應以進口為主。現時本港約有50個水耕農場,產量僅佔本地生產蔬果總量的百分之三。雖然水耕栽培能有效及穩定地生產蔬菜,但建立水耕系統的前期投資和日常營運成本費用高昂,導致本地水耕蔬菜成本價格較高,不利於與內地進口蔬菜競爭,市民對購買水耕蔬菜的意欲亦相對薄弱,為水耕業的長遠發展帶來隱憂。
研發精準水耕生物營養強化技術
消費者越來越重視健康、崇尚天然飲食。因此透過創新科技加強水耕蔬菜的優點,提升其市場競爭力,是促進本地水耕業現代化及可持續發展的關鍵。香港理工大學未來食品研究院近年致力推動現代化農業科技,透過其負責營運、全港首個促進城市耕種的研發平台「信佳城市綠色耕種研究實驗室」,研發精準水耕生物營養強化技術,提升本地糧食生產力,並推動健康飲食與可持續生活文化。
政府一直重視本地漁農業發展,更於去年底公布《漁農業可持續發展藍圖》,循產業化的角度促進業界升級轉型、現代化及可持續發展。我們的研究團隊今年更獲漁農自然護理署可持續農業發展基金資助,以現有的專利技術為基礎,進一步研發精準水耕生物營養強化技術,於種植過程中提高蔬菜的礦物質或微量營養素含量。團隊特別針對本港市民普遍攝取不足的鈣、鐵及碘的情況,把這些微量營養素加入常食用的蔬菜,例如鶴藪白菜和沙律菜中,讓大眾透過日常飲食,方便實惠地滿足營養需求,提供針對性的天然營養補充解決方案。
具環境效益及降低成本
雖然水耕蔬菜在本港未算普及,但水耕栽培具有顯著的環境效益,被視為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一步。
首先,水耕栽培的用水量較傳統土壤栽培大幅減少,對於水資源緊張的香港尤其重要。其次,水耕栽培的種植周期較快,亦不受氣候限制,能持續穩定產出,避過天然災害和蟲害,毋須使用農藥,減少對環境的污染。
此外,水耕栽培能充分利用縱向空間,大大節省土壤栽培所需的種植面積,生產基地可由農地轉移到面積較小、建築密度較高的城市大樓或工廈之內,不但能活化空間,亦能把原有的農地投入其他更高經濟價值的產業中,並進一步減低食品運輸過程中產生的碳排放,降低生產成本。
促進本地水耕業現代化
運用高科技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是全球的大趨勢。政府一直鼓勵農業界以可持續作業的模式應對不斷轉變的經營環境,包括發展都市農業等,以實現業界整體升級轉型,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大局。
為全面提升本地水耕菜的市場競爭力,我們的研究團隊將與本地水耕企業合作,進一步優化精準水耕生物營養強化技術,構建生產線並制訂有關標準作業流程。團隊亦會透過舉辦技術工作坊,與本地水耕企業分享項目研究成果,提供相關技術支援及質量控制檢測服務,促進營養強化技術的知識轉移,共同促進本地水耕業現代化和可持續發展,協助產業增值。
本欄歡迎院校學者投稿,分享個人學術見解及研究成果,1400字為限,查詢及投稿請電郵︰[email protected]。
文:香港理工大學未來食品研究院院長、食品科學及營養學系教授黃家興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教育版「知識轉移」。
延伸閱讀: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