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岡山文化研學路線初探|根本月報
2024-08-23 11:47
「一國兩制」下的香港,實在有必要認知井岡山,並由此衍生的歷史與文化。井岡山,位於江西省西南部,古有「郴衡湘贛之交,千里羅霄之腹」之稱。1927年,井岡山成為近代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接着,於井岡山陸續建構不少「第一」:第一個紅軍造幣廠、第一個特區政府、第一部土地法《井岡山土地法》、第一間軍校、第一間兵工廠、第一個經貿部門、第一間紅軍醫院。
早前,筆者第一次遊歷井岡山,感受頗深。當站在第一個紅軍造幣廠前,了解到它短暫的歷史:造幣廠幫助根據地的軍民度過極其艱難的歲月,同時也為中央蘇區造幣廠積累經驗,更為中國革命政權的貨幣發展史抹上濃墨重彩的一筆。站在革命博物館內,看到一件件文物和一張張歷史照片,筆者彷彿穿越到過去,親眼見證革命先輩為了理想,不惜拋頭顱、灑熱血的信念。此番觸動,讓筆者深感這塊港人並不熟悉的,卻是一片用鮮血染紅的土地,是一座由革命信仰籠罩的山峰,不親臨井岡山,或許就不能探究甚或了解井岡山精神。筆者從歷史教學以及國民教育出發,期望更多港人,特別是年輕一族,可以來到這座山城,不是走馬觀花的旅遊,而是追本溯源的研學。
尋找紅軍革命足跡
井岡山不大,風景名勝區卻有60多個景點,景觀景物320多處,革命舊址和遺跡百餘處:比如八角樓,當年毛澤東辦公的地方;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有48000多位英魂;黃洋界哨口,黃洋界保衛戰所在地;小井紅軍醫院,第一間正規部隊醫院;龍江書院,昔日三縣客籍人的最高學府;茅坪景區,是田園風光,也是鬥爭時期遺存的革命舊居。參訪者可以在這里通過觀看文物、聆聽講解,深入了解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創建過程,以及井岡山精神的形成與傳承。筆者孤陋,建議的景點路線如下:
井岡山革命博物館是重中之重,它是我國第一個地方性革命博物館,館里藏有30000多件文物、20000多份珍貴文獻資料和歷史圖片、1000多件墨寶珍跡。另外,還有毛澤東和朱德在井岡山用過的物品,無聲地述說着那段艱苦卓絕的革命歲月。黃洋界保衛戰舊址,是紅軍戍守井岡山的重要關卡,也是井岡山會師後紅軍的第一個軍事根據地。站在黃洋界哨口,俯瞰山下連綿起伏的山巒,好像能夠穿越時空,回到那個硝煙彌漫的戰火年代,目睹紅軍戰士們堅守哨卡的艱巨。八角樓外,遙想毛澤東在油燈下,先後寫下《中國的紅色政權為甚麼能夠存在》、《井岡山的鬥爭》等重要著作,堅定了中國前行的方向。了解過去,方知今天,面向未來,風景秀麗的杜鵑山,山上的三月天,杜鵑花競相綻放,如火如荼,為這片紅色土地增添幾許浪漫與柔情。
在了解紅軍的革命實踐後,參訪者可進行戶外考察,親自攀爬井岡山,感受當時紅軍的鬥爭環境。在考察過程中,訪問當地老紅軍、聽取他們的親身經歷,也是更加深刻地理解井岡山精神的有效途徑。
領悟革命精神內涵
此外,還可開展感悟革命精神的團體活動,如前往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掃墓等,從而進一步體驗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跡,增強國民身份認同感,培養艱苦奮鬥、不畏艱難的革命精神。相關教育團體和旅遊機構亦可以根據參與者的年齡,安排不同研學活動,比如青少年可以增加一些有難度的體驗,嘗試重走紅軍路線、做紅軍餐、自製擔架、開展調查研究、社會實踐等活動。
無疑毛澤東的詩詞是豪邁壯逸的,井岡山擔得起這幾句:「這里有霹靂暴動的風煙;這里有殘陽如血的壯烈;這里有戰地黃花的燦爛。」相信通過親臨歷史現場、目睹歷史文物、訪問當地老紅軍,參訪者能夠親身體驗井岡山的自然風光,深入了解其革命歷史,領悟井岡山精神的深刻內涵,為將來的成長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究竟中華人民共和國從何而來?或許,在井岡山上,是可以找到答案。
本欄為香港大學中國歷史研究文學碩士課程同學會與《星島日報》教育版聯合出版。對原文有興趣的讀者可到港大中國歷史研究文學碩士課程同學會網頁下載:http://machsaa.googlepages.com
本欄歡迎院校學者投稿,分享個人學術見解及研究成果,1400字為限,查詢及投稿請電郵︰[email protected]。
文:香港大學中國歷史研究文學碩士課程同學會會長何漢權
延伸閱讀: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