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母嬰傳播非必然 多管齊下杜絕跨代感染|港醫講醫

2024-08-29 11:34

乙肝母嬰傳播非必然 多管齊下杜絕跨代感染|港醫講醫
乙肝母嬰傳播非必然 多管齊下杜絕跨代感染|港醫講醫

在公立醫院服務多年,不時會遇到孕婦經抽血發現患上乙型肝炎(乙肝)後,驚恐地問:「我從來沒有任何病徵,怎可能有乙肝呢?是否病歷報告出了問題?」

其實許多乙肝患者都如上述的孕婦一樣,沒有明顯的病徵,在沒有接受妥善治療的情況下,肝臟經過長年累月的病毒感染,有高達4成機會發展成肝硬化,甚至肝癌。本港的肝癌患者當中,就有8成同時患有乙肝,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資料,2022年全球約有2.54億人患有慢性乙肝、110萬人因乙肝病毒引致的併發症死亡,可見乙肝對個人,以至全球健康所構成的威脅,實在不容小覷。港主要的乙肝傳染途徑,也是最令孕婦擔心的,是母嬰傳播——患有乙肝的母親在懷孕和生產過程中(不論是自然分娩或剖腹生產),透過血液接觸將乙肝病毒傳染給嬰兒。嬰兒一旦受到感染,就有高達90%機會發展成慢性乙肝,成為終身帶菌者,長大後亦有可能將病毒傳給下一代,形成惡性循環,讓乙肝難以根除。


降低免疫失敗風險

要杜絕乙肝病毒的母嬰傳染,本港自1984年起,為所有乙肝婦女所生的嬰兒於出生時接種疫苗。自此,乙肝孕婦的比例逐漸由1992年的10.8%,下降至2022年的2.5%。但即使接種疫苗亦無法百分百阻截乙肝的傳播,有國際研究指出,約1至9%的嬰兒在接種疫苗後仍然患上乙型肝炎;筆者進行的本港研究則發現,免疫失敗的機率約為1.1%。

到底甚麼情況會引致免疫失敗?當母親的乙肝病毒載量較高,或者乙肝病毒e抗原屬陽性,那麼嬰兒發生免疫失敗的機率就會增加到4至5%,不過若高風險乙肝婦女在懷孕28周後開始接受規範的抗病毒藥物治療,就可有效將免疫失敗的風險降低至0.1%。

自2020年8月起,香港各大產科醫院開始為乙肝孕婦進行病毒載量檢測,病毒載量較高的孕婦將獲轉介到肝病診所,並考慮使用抗病毒藥物。目前最常用的抗病毒藥物——富馬酸替諾福韋(Tenofovir Disoproxil Fumarate)已獲多項研究證實,孕婦在懷孕及進行母乳餵哺期間服用,對自身及胎兒或授乳嬰兒都是安全。

雖然現時已有多重措施堵截乙肝母嬰傳播,但筆者和團隊於2021年發表的本地研究發現,本港乙肝孕婦普遍對預防母嬰傳播的認識不足,例如仍有2成半乙肝孕婦不知道母嬰傳播是乙肝的主要傳染途徑,只有約4成乙肝孕婦知道服用抗病毒藥物可有效降低免疫失敗的風險,亦有高達5成孕婦誤以為剖腹生產和停止母乳餵哺可阻止乙肝母嬰傳播,這些誤解都可能影響她們在懷孕期間接受治療的意願和依從性。


母嬰預防感染措施

其實新生兒只要在出生後及時接種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就可獲得免疫力,並不會因陰道分娩或者母乳餵哺引致嬰兒感染。嬰兒在出生後9至12個月,或是打完最後一劑疫苗的2至3個月後,須進行血液測試,檢查是否感染乙肝,並確認體內是否已經產生抗體。目前,衛生署和醫院管理局合作為2021年4月或之後出生、母親患有乙肝所誕下的嬰兒提供血液測試,家長首先要帶嬰兒到衛生署母嬰健康院就診,之後會獲轉介至香港兒童醫院進行檢查,以識別已感染乙肝、或對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反應不足的嬰兒,讓他們有機會再次接種疫苗。如果嬰兒確診感染乙肝,就會獲轉介到兒科部門接受跟進及治療。

針對多數本地乙肝孕婦對此病的認識薄弱,建議社會可加強相關教育,讓乙肝孕婦明白現時這種多管齊下、既能保障母親健康,又可保護嬰兒的措施,看似複雜,但確能有效阻截母嬰傳播。

若所有孕婦懷孕初期主動找婦產科醫生諮詢檢查,懷孕期間遵從醫生指示,產後母嬰定期覆診及檢查抗體,就可建立全方位防護網,牢牢阻擋乙肝這「隱形殺手」繼續肆虐。相信終有一天,社會能徹底擊退乙肝病毒,讓孕婦、嬰兒,以及我們的後代,都可永遠擺脫乙肝的威脅。


本欄歡迎院校學者投稿,分享個人學術見解及研究成果,1400字為限,查詢及投稿請電郵︰[email protected]

文: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臨牀醫學學院婦產科學系臨牀副教授張嘉宏

延伸閱讀:

「健康賦能」活動 如何改善低收入人士心血管健康?|港醫講醫

運動有益身心 非運動員專利|港醫講醫

中西藥相沖?從癌症看中西醫結合治療|港醫講醫

骨質疏鬆|港大預料人口老化致骨折個案增加 專家教路預防 把握「儲骨」黃金期|港醫講醫

我們何去何從? 21世紀青年精神健康新挑戰|港醫講醫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