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瑋宗 - 棋盤上的中國歷史與文化|青史劄記

2024-05-04 13:15

張瑋宗 - 棋盤上的中國歷史與文化|青史劄記
張瑋宗 - 棋盤上的中國歷史與文化|青史劄記

圍棋是中國文化的象徵之一。日常生活中,「琴棋書畫樣樣皆精」一語,常常用來形容那些多才多藝、具有文化氣息的人才。從這句話可見,也許在古代,棋藝也是衡量一個人多有才華的準則之一,也具有濃厚的中國文化色彩。

大家或許知道,中國自古以來就有相當多元化的棋類活動,當中以圍棋和象棋最廣為人知。有關圍棋的起源,眾說紛紜。其中一種說法是和堯舜有關的。據說:「堯造圍棋,以教子丹朱。或云舜以子商均愚,故作圍棋以教之。」雖然這只是一個帶有傳說性質的說法,但這個說法反映出古人認為圍棋具有一定的教育意義。除了教化的作用,孔子也曾在《論語》提到下圍棋是一種有益的消閒活動:「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不有博弈者乎?為之猶賢乎已。」孔子認為,當一個人處於無所事事的狀態,也可以去下一盤圍棋,作為一種益智的消閒活動。這反映出圍棋在中國文化有相當源遠流長的歷史。

此外,圍棋和中國文化藝術的發展有着密切的關係。古人也有不少和圍棋相關的藝術和文學創作,例如宋代的《十八學士圖》。這幅圖描繪了個別唐代文學館的士人下棋、品茶等情況。這些題材的畫作在士大夫階層相當普遍,反映出不少士大夫也懂得和享受下圍棋,也證明了圍棋在古代的文人階層是一種具有標誌性的活動。唐代白居易著有「山僧對棋坐,局上竹陰清。映竹無人見,時聞下子聲」一詩,描繪兩名僧人在山上對弈的畫面,營造山林之中清淨的氛圍。

可見,圍棋在中國歷史和文化的發展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古代的文人雅士常常借圍棋作為創作題材,創作出不少文學和藝術作品,說明了圍棋並非只是一種消閒活動,也是一種中國傳統的文化活動。因此,在現今社會,學習下圍棋不但能加強學子的思考能力,還可加深學子對中國歷史和文化的認識,例如圍棋的發展演變、相關的畫作詩詞作品等,促進中國歷史的學習和教育。


張瑋宗
作者為青年史學家年獎2019得主,國史教育中心(香港)青年組委員,香港大學文學院畢業生(一級榮譽)。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2024年5月3日教育版專欄「學與教」。

延伸閱讀:

周正賢 - 交流相長|青史劄記

張瑋宗 - 書法中的歷史元素|青史劄記

張瑋宗 - 玲瓏剔透萬般好|青史劄記

周正賢 - 青史傳承|青史劄記

張瑋宗 - 歷史中的體育文化|青史劄記


--

《星島教育》2024 DSE最新考試資訊、教材及備戰攻略: bit.ly/ST_DSE2024

《星島申訴王》推出全新項目「區區有申訴」,並增設「我要讚佢」欄目,現誠邀市民投稿讚揚身邊好人好事,共建更有愛社區。立即「我要讚佢」︰ https://bit.ly/3uJ3yyF

緊貼最新最快新聞資訊,請立即下載星島頭條App:https://bit.ly/3Q29Vow

關鍵字

最新回應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