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敏儀 - 練習的迷思|家長教室

2023-11-14 12:54

郭敏儀 - 練習的迷思|家長教室
郭敏儀 - 練習的迷思|家長教室

在電視上看到家長在書展搶購一大疊的「練習」,令我有感而發。育兒及教養是個大議題。受到外在風氣、環境及家人的相處而有所變化,誰也不敢說自己是專家,根本沒有一本通書可適用於所有家庭。

作為一位育有16歲女兒的家長,孩子小學階段我亦曾經歷「練習」的誘惑。當時我持守着一個理念:只為孩子安排針對性的練習,即主攻她不太明白的範疇。然後我為她選擇一本合適的練習,每次練習也只歷時15至30分鐘。如此便避免了漫無目的的重複操練。

我曾與一位有讀寫障礙就讀小六孩子的母親討論「練習」這議題。她曾為孩子跟不上課程進度而着急。孩子的中文能力遠低於小六程度,倍感乏力的同時,家長亦深感無助及迷失。通過討論,家長醒悟到不應執迷於讓孩子追上課程進度,反而要從孩子角度出發檢視情況。既然他的中文能力只得小三程度,我建議媽媽可在假期安排適合程度的練習,讓他重拾「正確地完成」的成功感;其他時間則讓他選擇做喜歡的事。如此,家長就知道不應被追分數及進度的教育制度牽着鼻子走,而是度身訂造孩子成長所需求的恰當養分,從而讓孩子尋回學習的樂趣。

回顧我女兒6年的小學階段,我的切身體會是︰不是不需要給孩子做練習,但選擇練習時要精煉準確且具目標性。我女兒因此學懂自發性選擇一些合宜的練習作溫習之用。對於一些拿捏不準的題目,她更會反覆搜尋合適的答案來重溫,而我亦暗暗地發現她那自行完成任務後的滿足。

女兒的懂事令我感恩,亦促使我樂於與同路人分享我的經驗來解開糾結「練習」的迷思。期盼我的分享能令更多家庭取回教育的主動權,為孩子創造一個有盼望的晴天。

(歡迎讀者就有關內容,致電香港青年協會家長全動網熱綫:2402 9230,查詢時間為星期一至五上午9時至晚上6時)


郭敏儀
本欄由香港青年協會家長全動網社工及嘉賓輪流執筆,與讀者分享親職教育經驗;本文作者為本單位資深家長嘉賓郭敏儀女士。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2023年11月14日教育版專欄「親子同路」。

延伸閱讀:

黃筠媛 - 短片風潮下的親子互動|家長教室

鄭芷琪 - 「不用怕」與「慢慢來」|家長教室

文廸 - 安全感的啟示|家長教室

凌婉君 - 孩子升小新開始|家長教室

Laura - 孩子打機成癮的背後|家長教室


訂閱《星島校園報》連環送學習天書及網上練習,立即瀏覽了解詳情:https://bit.ly/BTSEP2023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