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菜根譚》不做偽善君子 虛有其名 | 國學經典

2023-11-15 14:00

偽善君子 虛有其名

好名之差

清刻本《菜根譚.評議》曰:「君子好名,便起欺人之念;小人好名,猶懷畏人之心。故人而皆好名,則開詐善之門。使人而不好名,則絕為善之路。此譏好名者,當嚴責君子,不當過求於小人也。」大意謂:君子如看重名聲,為了保住虛名,就會衍生欺騙他人的念頭;小人如看重名聲,因為作賊心虛①,尚能懷有畏懼他人的心思。所以,如果人人都追求虛名,就會開啟欺詐偽善②的大門;假使人人都不貪圖名聲,又會使人失去行善施德的熱情。因此,要批評那些喜好名聲的人,應當對君子有嚴厲要求,而不應過分要求小人。
據上所述,君子迷失本心,欺詐偽善,淪為小人,往往是由於貪戀名聲而起。當然,小人如果好名,也一樣會因在乎名聲而顯得偽善,但相對於偽君子,偽善的小人也總比完全無恥的小人要好,說不定有一天還可能會弄假成真,從偽善而漸漸變得愈來愈良善。因此,名聲可說是一把雙刃劍,有用亦有害。

君子好名,便起欺人之念;小人好名,猶懷畏人之心。
君子好名,便起欺人之念;小人好名,猶懷畏人之心。
君子如看重名聲,為了保住虛名,就會衍生欺騙他人的念頭;
君子如看重名聲,為了保住虛名,就會衍生欺騙他人的念頭;
小人如看重名聲,因為作賊心虛①,尚能懷有畏懼他人的心思。
小人如看重名聲,因為作賊心虛①,尚能懷有畏懼他人的心思。
故人而皆好名,則開詐善之門。使人而不好名,則絕為善之路。
故人而皆好名,則開詐善之門。使人而不好名,則絕為善之路。
所以,如果人人都追求虛名,就會開啟欺詐偽善②的大門;
所以,如果人人都追求虛名,就會開啟欺詐偽善②的大門;
假使人人都不貪圖名聲,又會使人失去行善施德的熱情。
假使人人都不貪圖名聲,又會使人失去行善施德的熱情。
此譏好名者,當嚴責君子,不當過求於小人也。
此譏好名者,當嚴責君子,不當過求於小人也。
因此,要批評那些喜好名聲的人,應當對君子有嚴厲要求,而不應過分要求小人。
因此,要批評那些喜好名聲的人,應當對君子有嚴厲要求,而不應過分要求小人。

延伸閱讀:讀《菜根譚》選擇行正路 善守本心安時處順 | 國學經典

文學中的教訓

放眼世界,諷刺偽善者虛有其名③的文學作品不少,其中最經典的角色,莫過於金庸武俠小說《笑傲江湖》中的岳不群。在故事中,岳不群為華山派掌門,主角令狐沖的師父,綽號「君子劍」。這個人表面正氣,在江湖上亦有不少為人稱道的義舉,但實際上卻是個虛偽狡詐、陰險狠毒的「偽君子」。他假意救林平之並收他為徒,其實只為偷走林家《辟邪劍譜》。他為練神功而不惜自宮,妄想天下無敵,最後卻被恆山派女尼儀琳意外殺死,惡有惡報。

1996年香港無線電視劇呂頌賢版《笑傲江湖》,王偉飾演岳不群
1996年香港無線電視劇呂頌賢版《笑傲江湖》,王偉飾演岳不群

教訓人們不要虛有其表、欺詐虛偽的經典故事,還有《伊索寓言》中的〈披着羊皮的狼〉。《伊索寓言》相傳由古希臘的伊索創作,再由後人集結成書,其故事篇幅短小,卻深具哲理,文學價值甚高,對歐洲的寓言文學有很大的影響。其中,〈披着羊皮的狼〉講述有一隻想要偷吃羊的狼,披上羊皮,混進羊群裏,以為能夠瞞過牧羊人的眼睛,結果卻被牧羊人識破,不但沒吃到羊,反而葬送了性命,悲劇收場。
今時今日,網絡世界虛幻不實,在社交媒體流行的時代,可能許多人都成了「偽君子」。多讀一點經典作品,提升人生智慧,於內修德自省,對外慎思明辨,善莫大焉。

《伊索寓言》中的〈披着羊皮的狼〉
《伊索寓言》中的〈披着羊皮的狼〉
《伊索寓言》是源自古希臘的一系列寓言,相傳由伊索創作,再由後人集結成書。此圖為1485年版本。
《伊索寓言》是源自古希臘的一系列寓言,相傳由伊索創作,再由後人集結成書。此圖為1485年版本。

【認識字詞】

  1. 作賊心虛:比喻做壞事怕被人察覺而內心不安
  2. 偽善:指人假裝善良
  3. 虛有其表:形容人空有華麗的外在,卻沒有實際的內涵

【小練習】
1.    文中指君子為了追求甚麼而變得偽善?

  • A.    外形
  • B.    名聲
  • C.    財富
  • D.    愛情

2.    作者認為應嚴厲要求____,而不應過分要求____?

  • A.    小人、君子
  • B.    小人、君主
  • C.    君子、君主
  • D.    君子、小人

3.    文中列舉了哪兩個文學作品為例子?

  • A.    《笑傲江湖》、《天龍八部》
  • B.    《伊索寓言》、《格林童話》
  • C.    《伊索寓言》、《辟邪劍譜》
  • D.    《笑傲江湖》、《伊索寓言》

4.    作者認為應如何避免成為偽君子?

  • A.    修身立德
  • B.    大言不慚
  • C.    棄寢忘餐
  • D.    始亂終棄

參考答案

  1.     B
  2.     D
  3.     D
  4.     A


《菜根譚》是明朝洪應明收集編著的一部論述修養、人生、處世的語錄集,着重正心修身,養性育德。現時傳世版本主要有兩種:分為前、後集的明刻本,以及分為修省、應酬、評議、閒適、概論五章的清刻本。

【重溫《菜根譚》中的道理】

文:謝向榮教授、星島中學學生報《S-FILE》編輯部,本文摘自香港電台文教組節目《啖啖菜根譚》,由香港能仁專上學院文學院院長謝向榮教授、鍾傑良主持,可到香港電台第一台節目重溫;圖:網上圖片 

延伸閱讀:讀《菜根譚》 修心立德人生根本 | 國學經典

訂閱《星島校園報》連環送學習天書及網上練習,立即瀏覽了解詳情:https://bit.ly/BTSEP2023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