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卓禧 - 香港暴雨.南京.應變丨卓言絮語

2023-09-14 15:07

「海葵」緊隨「蘇拉」而來,只為香港帶來1號戒備信號,不過,低壓槽雨帶卻突襲香港,瞬間傾盆暴雨,香港多處嚴重水浸,險象環生。筆者剛好身處南京,避過了暴雨,但卻避不過其「破壞」。

這次南京行,為的是訪問南京大學,拜會譚鐵牛書記,介紹港專近兩年在創科和網絡空間科技的急速發展。

由於有事,按計劃筆者在南京停留24小時後,便飛深圳再乘車返港。當我們黃昏時份到達機場後,深圳和廣州航班因天氣而延誤的訊息開始出現,慢慢地,陸續收到深圳暴雨的片段,畫面嚇人。

曾經一度以為雨雲有空隙可以復飛,約好的過境汽車在深圳機場苦苦等待,不過,是深宵還是第2天早上才能返抵家中,心中越來越無數。當看到深圳和香港的多條主幹道路中斷後,我們就決定放棄飛深圳,改為第2天早上直飛香港。

這一折騰,我們損失機票、過境車租,還有額外的酒店房租。相對之下,香港不少人和機構的財物損失更大,浸壞和沖走的物品、交易所停頓1天的買賣……不一而足,可慶幸的是市民因雨災而傷亡的數字不高。

作為個人,應變能力可幫助趨吉避凶,而今次官民合力應對這場突發災難,也使香港運作迅速復常。以災情嚴重的黃大仙港鐵站為例,奇跡地在1天之內清走淤泥,修復各種電氣設備,在周六恢復運作,顯示出強勁的緊急組織、動員、協調和系統與設施保障能力,中間的心血和艱辛,只有局內人才知道。

平安時期的預見力和應急準備,是危急保護力的基礎。吸取了2019年事件和新冠疫情潰不成軍的教訓,今屆政府的緊急動員預案和演練,在這次雨災發揮效用,團隊的戰力明顯加強,市民也因此而受惠。

鄰近的深圳,同樣顯示出其應急能力,減低了對兩地客貨流的影響。本港須總結今次經驗,繼續加強相關能力,以應對未來更多的挑戰。

電郵:[email protected]


陳卓禧
作者為香港專業進修學校及港專學院校長,從事高等教育管理工作逾20年。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2023年9月14日教育版專欄「校長有情」。

延伸閱讀:

陳卓禧 - 青少年內地交流首重實在丨卓言絮語

陳卓禧 - 浮想翩翩三星堆丨卓言絮語

陳卓禧 - 主席回信通達民心丨卓言絮語

陳卓禧 - 以雙向流動撐起香港中心地位丨卓言絮語

陳卓禧 - 閱讀.寫作丨卓言絮語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