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卓禧 - 怎樣成就一位菁英丨卓言絮語

2023-07-27 15:48

人稱譚Sir的譚耀宗先生,一向給人四平八穩的感覺,講說話接受訪問不徐不疾,滴水不漏,即使內容如何重要或敏感,也從未起過波瀾。一個予人這樣印象的人,卻是個敢於嘗試和冒險,更敢於承擔政治責任的人。

應景今年書展,他出版了「處男作」——《譚情說政40年:從打工仔到全國人大常委》。新書分享會上談及當年立法會選舉,民建聯在新界西派出3隊參選的經歷。他謙卑的說是學習對手的策略,把支持者的選票發揮最大效用,但選前民調顯示3隊都敗北,他們面臨是否要放棄一隊以集中選票的抉擇,壓力極大,但譚堅持不「棄保」,還親自為其他兩隊拉票,結果選票分布有如「摥櫃桶」,剛剛好足夠贏出3席,當時譚Sir喜極而泣,嘉賓說是第一次見到譚Sir落下「男兒淚」。

自爆沒有中學畢業學歷的譚Sir,在全國政協委員任內集合了一批團體的力量,推行了「西部開發人才支援計畫」,沒有甚麼資源支撐,卻成為當時國家外國專家局的品牌項目。他在工聯會期間,開創工人歌唱比賽,即後來的業餘歌唱大賽,成立業餘進修中心,至今還是為人樂道。一步一步走來,由打工仔成為全國人大常委,沒有顯赫學歷、不是名校出身,完全不符世俗眼光中的成功方程式。

成就菁英,關鍵在於成長環境和個人格局。環境也並非只有世俗認定的那種,所謂條條大路通成功,唯一標準是能否配合這個人,令其長進,造就成恢宏格局。筆者見識過無數高位低位的人,也由於慣性的記者觸覺,有時很快便能「嗅」出眼前人的「味」。總覺得,我們的制度和世俗眼光,糟蹋了不少人。

現時文憑試學生和家長都在找出路,社會不妨思維跳脫一下,打破悶局。早前與人談起中學的ApL,筆者就問:為甚麼表現突出的,不能在文憑試成績表上是5**呢?這樣做究竟衝擊了甚麼呢?電郵:[email protected]


陳卓禧
作者為香港專業進修學校及港專學院校長,從事高等教育管理工作逾20年。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2023年7月27日教育版專欄「校長有情」。


延伸閱讀:

陳卓禧 - 海闊天空待展翅丨卓言絮語

陳卓禧 - 喜見教育局謀劃高教新局丨卓言絮語

陳卓禧 - 根植中華 放眼世界丨卓言絮語

陳卓禧 - 加快優化人口結構及提升人力質素丨卓言絮語

陳卓禧 - 煙花三月下揚州丨卓言絮語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