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筠媛 - 開學前的「過渡期」|家長教室

2023-08-01 18:12

暑假不經不覺已過了1個月,而在這段時間裏,孩子的「電話時間」佔了多少小時?

暑假不用上課,孩子的日程表除了興趣班和做暑期作業外,可能暫時亦「一片空白」。眼見孩子閒着無聊,我們便可能會讓他們使用智能產品,以打發時間。無疑地,通過「智能玩伴」,孩子除了能解悶,亦能通過它學習到不少新的知識(不少家長跟我分享,他們的孩子因常常觀看英語卡通片,所以英文大有進步)。我們不能否認這個「智能玩伴」帶來數之不盡的好處,但它就像一把雙刃劍,當孩子在假期過後仍「機不離手」,他們的成長和學業便可能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

那麼,我們是否應該在假期禁止孩子使用智能產品?事實上,我們作為成年人,每天也須使用智能電話與他人聯繫,間中也會用作娛樂用途,何況是在暑假「百無聊賴」的孩子呢?如果以極端的方式禁止他們使用,可能會引發不少親子衝突,影響關係,只會得不償失。因此,我們要做的並不是讓小朋友不能使用智能產品,而是在開學前的「過渡期」,讓孩子慢慢調節過來。

試想想,如果我們在開學時一下子大幅減少使用時間,孩子能夠適應過來嗎?德國波鴻魯爾大學曾進行一項實驗研究,他們要求參加者於一周內減少使用智能電話1小時,而4個月後,他們已「習慣成自然」,仍能持續每天平均減少使用手機45分鐘。因此,與其完全不讓孩子接觸智能產品,倒不如趁着還有1個月才開學,我們可與孩子一同訂立每周的智能產品使用時間表,以循序漸進的方式(如由8月初起,每星期減少一定時數的使用時間)慢慢讓孩子改善生活習慣。

此外,我們也可趁着暑假,與孩子一起做運動(例如打羽毛球、游泳),建立使用智能產品以外的興趣,讓選擇不再單一。

(歡迎讀者就有關內容,致電香港青年協會家長全動網熱綫:2402 9230,查詢時間為星期一至五上午9時至晚上6時)


本欄由香港青年協會家長全動網社工及嘉賓輪流執筆,與讀者分享親職教育經驗;本文作者為黃筠媛姑娘。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2023年7月25日教育版專欄「親子同路」。


延伸閱讀:

蕭燦豪 - 暑假忙甚麼?|家長教室

凌婉君 - 好好善用這個暑假|家長教室

韓曄 - 當危難的事突然來臨|家長教室

鄭芷琪 - 賭上的親子關係|家長教室

文廸 - 走出疫情的暑假|家長教室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