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浩璋 - 科研成果商品化 培育本科生作Start-up生力軍|科中創新

2023-05-05 16:07

透過企業及大學合作,將學術機構的科研成果轉化落實到商業化生產,最終將科研應用到現實生活中,這種「產、學、研」理念,近年在先進國家地區愈趨普及,香港也有很多初創(Startup)企業成立,將科研成果付諸應用實踐。大學在「產、學、研」這個過程中擔當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但是沒有其他合作夥伴的貢獻,恐怕科研商品化的歷程將更為漫長。我從事研究的生物醫學,是其中一個有潛力實踐「產、學、研」,為未來帶來蛻變的學科。


提供支援及培養各方面專才

我對於生物醫學研究成果轉化及商品化的前景,是非常看好的。人類要活得更健康及提升生活質素,必須依靠生物醫學方面的突破。在生物醫學成果轉化方面,香港有一些成功的例子,然而,即使本地大學及科研機構有大量相關研究在進行中,目前的成功例子仍然稀少。

中央及特區政府近年非常支持本地創新科研,香港大學獲InnoHK(創新香港研發平台)資助成立9個研究實際室,當中包括我擔任總監的先進生物醫學儀器中心(Advanced Biomedical Instrumentation Centre)。我們的目標是將先進生物醫學儀器的科研成果,加快轉化為可以應用的醫療方案,造福社會。創新生物醫學深科技,其成果轉化及商業應用,需要很多不同領域的專業夥伴參與。大學等科研機構的角色,除了提供突破的意念支援創科企業,同時也負責培養科學家、工程師、醫生,商業及法律等各方面的專才,並將不同的持份者連繫起來。

將生物醫學創意理念帶到商業市場,是個複雜的課題。這些創新發明須經長時間研發,自然涉及更高的成本及風險,當中要符合不同地方的監管法規,需要醫療機構及其他業界夥伴的配合,作臨牀試驗和生產等。然而,香港在國家發展規劃和特區政策的支持下,正努力構建成為國際創科中心的創科生態系統,這絕對有助加快生物醫學科研成果轉化及商品化。

先進生物醫學儀器中心今年3月在香港科學園舉辦「創新生物醫學深科技.成果轉化與商業應用」專題研討會,匯聚來自哈佛、劍僑、新加坡國立大學的科學家,以及本港及內地的傑出學者及醫學專家,探討深科技醫療創新科技轉化成商品,目前所面對的機遇和挑戰。最重要是,這個研討會把不同界別的專家學者連繫起來,參考不同地區的經驗,作深入的交流討論。


符合彼此利益長綫合作關係

將科研理念由實驗室帶進市場,現實確存在很多挑戰。我們科研人員需要在思維上作出調整,從單純的發表學術研究文章,進而要了解企業家的心態及想法,思考如何把研究成果應用及商品化發展。初創企業的成功,科研人員具備商業運作的知識非常重要,找到理念一致的商業夥伴組成合適團隊,更是當中關鍵所在,團隊中有負責領導的行政總裁,熟識商業運作的成員,這並不容易。工商業投資者與科學家,對科學的理解及期望往往南轅北轍,投資者渴望覓得可立即開發應用的知識產權(IP),科學家卻着眼於研究結果的原創性,對於獲得的IP是否能夠或如何落實應用,未必有很深的看法。大家的看法不同,自然影響科研轉化及商業化的時間表,在投資者角度是短至1至3年,但在科學家而言,可以長達5至10年。在初創企業中,科研人員及商業夥伴必須透過溝通達到共識,明白到這是須符合彼此利益的長綫合作關係。

過去投入及參與初創企業主要是有志於研究的博士生,我認為大學可以提供更多誘因,鼓勵修讀本科課程的同學更早參與初創計畫,讓他們獲得企業運作的實際經驗,裝備自己面對日後初創世界的各種挑戰。其實港大已展開了有關核心課程,設立平台讓學生及教研人員跨學科合作,並由頂尖企業家擔當導師分享經驗。海外大學如新加坡國立大學也有類似措施,在校園培養企業文化,讓本科生獲得實際技巧及經驗,迎接初創世界。

文:先進生物醫學儀器中心總監、香港大學機械工程學系教授岑浩璋


本欄歡迎院校學者投稿,分享個人學術見解及研究成果,1400字為限,查詢及投稿請電郵︰[email protected]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2023年5月5日教育版專欄「大學之道」。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