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木再造計畫 推動「人樹共融」
2023-02-17 00:00
或許未有太多人留意到,本港每天有高達數以百噸的木材棄置於堆填區。為提高保育意識,並為廢棄木覓第二生命,香港知專設計學院(HKDI)社會設計工作室(DESIS Lab)獲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資助逾800萬港元,並結合職業訓練局院校成員的跨學科知識舉辦樹木再造計畫,透過木工工作坊、樹木導賞團等多元活動,讓樹資源重生,並鼓勵巿民進一步了解本地樹木寶貴特色,推動「人樹共融」的社會理念。
木工班製作實用家品捐贈NGO 逾200基層市民受惠
DESIS Lab舉辦為期三年的賽馬會「樹木再造」青年共創企劃。企劃其中一個項目為木工班,吸引社工系學生、中學教師、樹藝師等逾百名人士參與。木工班使用卡板等回收木經升級再造後,製作成切合弱勢社群需要的物品,如儲物櫃、手提箱、鞋架及層架。陳光耀稱,在課堂上製作的木工物品已捐贈予5間非政府機構,逾200多位基層市民受惠。
DESIS Lab助理項目主任江柵表示,今年將會增加班數及受惠非政府機構數目,引入更多回收木材種類,如紅酒木箱,同時研究擴闊製成品類別,包括木櫈、收納盒、床頭櫃、百寶箱(適用於劏房戶)、魯班鎖等,更希望安排學生親自捐贈木製品予受助者,讓他們親身感受助人之樂。新一輪木工班將於今年3至4月舉行,詳情於Facebook、Instagram及網站公佈。
舉辦跨學科導賞團 介紹樹木及社區故事
企劃亦跟香港專業教育學院(IVE)健康及生命科學系進行跨學科合作,由IVE保育及樹木管理高級文憑學生帶領「樹遊香港」綠色導賞團,於北區公園向市民講解香港原生樹木的特質、風水林等不同範疇知識,並到訪志記鎅木廠了解傳統木器製作工業。
為何選擇北區公園?陳光耀解釋,北區公園內的風水林—掃管埔保留了較多樹齡較高或珍貴的本地樹種,如細葉榕、樟樹、荔枝等,部分樹木更被政府編入古樹名木册,極具生態價值。參加者既可從中了解香港原生樹木品種,又可了解樹木與社區及人之間的關係。
今年的導賞團將會在秋季舉行,江柵表示地點初擬於虎地坳村,屆時會分享香港樹種特色、保育發展、樹木與村民生活的關係,以及當中的小故事和歷史。
派發一萬五千份材料包 鼓勵中小學生動手做
中小學校園「願・木」計劃是企劃另一重點項目,DESIS Lab向50間中、小學派發1.5萬份回收木材料包,鼓勵學生發揮創意,將回收木及廢物轉化為可用又美觀的物品,例如手機架、展示架、收納盒等,領略設計樂趣,以及舊木材升級再造的價值。HKDI建築、室內及產品設計學系教師提供面授課程予部分參與中學,協助中學學生學懂從日常生活中「尋寶」,如草稿紙、包裝紙,身體力行「升級再造」。
「環保爸爸」教授環保玩具製作 促進親子關係
企劃亦獲HKDI校友積極參與;HKDI產品設計高級文憑畢業生、人稱「環保爸爸」麥偉林主持企劃項目之一 —─ 親子輕木工體驗工作坊。他曾從事玩具設計行業,發現坊間很多玩具價格高昂,又或功能較單一;因此決定發揮個人專長,在周末時跟兩名兒子一起「動手做」,利用環保物料創作玩具。經過一段時間,Norman兒子學懂自製玩具,逛玩具店只是「攞靈感」;大兒子更因為不時跟親友分享創作玩具的想法,強化了設計及演說技巧,變得更有自信。
麥偉林將累積的經驗注入企劃的工作坊上,讓父母及小朋友初探設計思維,了解不同物料的性質及其可塑性,從而掌握操作工具及利用回收物料製作玩具的技巧。他會要求參加者自備回收物品作為材料,學習主動回收,又會鼓勵小朋友及父母分別擔任設計師及工程師,將設計意念轉化成實物,合力創作出獨一無二的小玩意,例如有參加者利用月餅盒製成小結他,成功彈奏出樂曲《小星星》;又會在工作坊加入遊戲元素,曾教授製作玩具弓箭後,即場舉行射擊比賽,增加趣味及投入感。他透露,下一階段的工作坊將會開放給青少年及長者,冀望可同時推廣跨代共融。
企劃推出至今接觸逾2.7萬人次,陳光耀稱,不少參加者完成活動後,決定擔任義工;亦有學生跟老師於Instagram設立「樹打卡地圖計畫」,鼓勵市民到不同地方的大樹下「打卡」,介紹本地樹種。他透露,DESIS Lab今年會擴展企劃,例如邀請更多NGO參與、提高各項活動參與人數名額及使用不同種類的回收木等。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