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學林|光影流動(上)
2022-11-02 11:56
電影是個人興趣的直接反映,有些片種也許更符合大眾口味,但驚慄也好、懸疑也好、愛情小味也好,各有捧場客。愛情電影不是我杯茶,看過而又留下深刻印象的寥寥可數,其中之一是杜琪峯的《單身男女》。
當時古天樂用Memo紙貼窗隔岸傳情一幕,至今依然記得,電影上映是十年前的事,後來還反覆記起,因為常常有人問我,電影中的白色法拉利是我借出的嗎?我笑說,當時我剛大學畢業,單車也沒有,這個誤會鬧得太大了吧?然後上網一找,原來《單身》續集,女角的法拉利車牌是「YY」,難怪鬧出這個我也希望成真的誤會。
港片之外,台灣愛情片記得兩齣,一是《我的少女時代》,二是《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前者是陳玉珊初執導筒之作,頗有驚喜;後者是九把刀將自己小說拍成電影,剛好又是他第一次執導之作。笑中有淚的青澀愛情,都變成流動可見的光影,多年後已沒有說得出的劇情細節,但當時戲院一角內心的觸動依然深刻。
但我最愛的,畢竟還是「細小空間的求生片」。這個分類是我自創的,典型例子就是《冰峰36小時》(Frozen)。故事寫兩個遊客在滑雪途中,因意外被困在吊車上,要想方設法逃出困境。在狹小的環境,然後憑藉機智、隨身物品掙扎求生的故事,一直是我的最愛。但畢竟分類再精細,一齣電影的手法、劇情卻可以生出不同的枝節,所以從寬的話,《127小時》、《絕地拯救33》都屬此類。這類電影要拍得緊湊好看,最難就是劇本的合理性,我是喜歡質疑的觀眾,如果從細節上不能說服我,會大大影響觀看時的代入感。
記得迷上這類電影之後,最難的往往是如何對人述說這個「自訂類別」,找尋同路人。直到有次經過旺角碩果僅存的影碟店,店員見我左揭右翻,一輪對答之後,這位男生竟然明瞭我的心意,不斷向我如數家珍,像困在棺材的《活埋》、《奪命狂鯊》等等。電郵:[email protected]
林溢欣
作者為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哲學碩士,中文科補習名師。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2022年11月2日教育版專欄「學與教」。
圖:資料圖片
延伸閱讀: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