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友智庫|扎根於情
2022-09-06 12:28
筆者曾連續五年當小一的班主任,新學年開始看着一張張純真的笑面,既緊張又興奮,從他們「懵豬豬」的臉蛋日漸跟你有表情互動,懂得走上前台,善於表達;學習過程充滿好奇的眼神和會心微笑,都激發更多的互動,投入更多時間備課,學生學得更好,師生建立感情是第一步!
「情」深刻顯露於新任父母與嬰兒間的互動。嬰兒一顰一笑、哭啼叫喊都惹來緊張的回應,幼兒張開大字手要吃奶、臉上顯現燦爛笑容要跟你玩,都叫人疼愛。親人與新生嬰兒互動,唯恐成長遇到障礙,體重不增,欠充足睡眠;看着幼兒從小粉團模樣到懂得翻身、伸手要物,便不惜爭奪時間照顧, 那是骨肉情。
中華文化精髓蘊含仁愛,為官者及社會領袖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為己任,願景追求「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歷史上,屈原、文天祥、岳飛、林則徐愛國故事,近代國家從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走到二○二○年,達成全面小康社會目標,為七億多人口脫貧,當中不少無名英雄犧牲性命,以血汗換取國家獨立富強。國家領導人如孫中山以「天下為公」;鄧小平以「先讓一部分人富起來」推行改革開放政策;社會領袖持守「為人民服務」、「執政為民」情懷,成功帶領國家站起來、富起來和強起來。國家主席習近平來港時說:「這五年,我一直關注着香港、牽掛着香港,我的心、中央政府的心和香港同胞在一起」,便盡顯溫情。
發達資本主義社會鼓吹物欲追求、金錢掛帥、自我優先,缺乏集體意識和人文情懷。香港不少上一代認同中華文化,對國家有情,對社會有愛,珍重愛惜家人,獅子山精神貫徹於生活各環節之中。當前國際風雲變幻及面對回歸「一國兩制」變化,社會當加強新一代情懷育養,扎根於情不但講好故事,更須親身體現。期望新學年、新施政,社會領袖及教育工作者以身作則,身體力行,傳情關愛,讓孩子及大眾走出爭鬥及負面情緒。《無窮之路》、《無價之保》等溫情視頻,值得教師用以教學,讓學生更多欣賞身邊好人好事,了解國家扶貧初心,扎根情意關懷!電郵:[email protected]
梁麗嬋
本欄由學友社學友智庫專家及嘉賓輪流撰文,交流學與教經驗;本文作者為學友社理事及資深教育工作者。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2022年9月6日教育版專欄「學與教」。
延伸閱讀:
立即下載|全新《星島頭條》APP:https://bit.ly/3yLrgYZ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