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史|讀史具邏輯 釐清史脈絡

2021-12-06 11:14

香港高齡教育工作者聯誼會會長羅慶琮表示,把歷史連結至生活,都有助增加讀歷史的趣味。
香港高齡教育工作者聯誼會會長羅慶琮表示,把歷史連結至生活,都有助增加讀歷史的趣味。

學習歷史的目的是鑑古知今,然而,不少中學生認為中國歷史枯燥難讀,原因可能在於老師的教學法,以及學生的學習方法有誤。曾擔任培僑書院校長的羅慶琮,透露早年在教育署(即現今教育局)工作時曾作調查,知道學生最怕中國歷史科,因害怕死記內容;然而,他在培僑工作亦曾作調查,發現學生最喜歡讀中國歷史科,原因是老師的教學方法生動有趣。


活化歷史 趣味學習

「老師教的內容,不止骨,還有肉,有很多故事在內,很有趣。如果學生讀歷史時,只記硬資料,就會覺得辛苦,且感到內容跟自己無關,效果自然欠佳。」羅慶琮指根據其經驗,想讀好歷史,須發掘其趣味之餘,最好能聯繫實際體驗,例如做專題研習、到古迹考察等,把歷史活化。

賴志成則期望,新時代的歷史教育是全方位,同學除了學習史料,亦要學習有邏輯地分析。「我舉一個例,香港這百多年來,為何這麼先進?很多年輕人說,這是因為英國曾統治香港或其法律,而我不認為是這樣,因英國的殖民地有五十多個,除了加拿大、澳洲這些地方較先進外,無一例外都是貧窮落後。」他指香港和新加坡作為英國前殖民地,能夠繁榮起來,是受惠於地理位置之餘,還有其他歷史和政治因素,故提醒同學須學習邏輯分析。


歷史事件 尋共通點

此外,曾在中學教歷史的賴志成,提醒同學讀歷史時,必須掌握其脈絡,以及每個歷史事件的重點,「例如治亂興衰,不外乎是經濟、軍事、政治、民變等因素,只要你明白這點,再滲入不同資料,自然較容易記。」他指現在學生常有錯誤想法,以為每個歷史事件都是獨立,但其實很多都有其共通點。另外,他指每日看一看歷史資料,別在考試才溫習,都有助記憶。


延伸閱讀:

學者推歷史座標尺 鑑古知今認識香港史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