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專欄】教育新常態下的電子學習

2021-08-12 10:53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在年多疫情之下,相信教育界同工都已經十分熟習教育新常態,通過電子平台促進學與教。由於筆者主要執教通識教育科,加上本科往往強調學生互相討論,啟發多角度思考及換位思考,但在疫情下,礙於社交距離的因素,所有小組討論的活動都被逼取消。然而,筆者想通過是次專欄,與同工分享一個學與教活動的點子。

過去幾個月,混合式學習模式漸漸成為學界的主流。在通識科中,相信不少同工都會面對在兼顧防疫及促進學生討論之間的兩難。但筆者仍相信,與其捨難取易,在疫情下用傳統的直接傳授教學方式,摒棄小組討論的教學活動,卻往往不利大部分學生的學習,不如想方設法,致力建構學生為本的課堂,藉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尤其是在課堂前,筆者會先草擬幾條問題,並通過Google spreadsheet建構表單及在課堂前分享給學生編輯。學生可以在課前通過預習回答問題,教師亦可以在課堂上即時要求學生通過iPad或智能手機回答。

從筆者過去幾個月的課堂觀察而言,由於Google spreadsheet具有即時共同編輯的功能,所以同學們可以一起通過表單輸入回應並就同儕意見即時給予回饋。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投影機將表單投射予全班同學,並即時就同學的回應作出教學。筆者察覺以上的教與學活動能在疫情局限下,的確可以擴闊學生分析議題的角度。因為表單具有即時共同編輯的功能,全班學生能夠通過同儕的互動,培養他們建立多角度思考及換位思考。值得留意的是製作表單的事前工夫不太繁複,相信對於一眾教擔繁重的老師而言,不失為一個新常態下的互動教學平台之選。

但說到底,教育理應不止是知識的傳遞,更重要的是與學生一起成長。很多時候,在電子教學的世界中,各式各樣的電子平台及工具其實都只是輔助的角色,最重要的仍然是同工的教學法,即如何善用這些電子工具促進學與教。筆者相信教育一直都要以人為本,教師每時每刻都與學生在學習路上同行。儘管在疫情之下彼此或會乏力,但相信師生砥礪同行,定必可以克服種種學與教的挑戰。

電郵:[email protected]

潘晨健
作者為現職中學通識及中史教師。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8月10日教育版專欄「 學與教」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