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奧神奇之旅 港隊連奪兩銅

(星島日報報道)港將延續東京奧運神奇之旅,破天荒一日連摘兩牌!蘇慧音「奇兵出奇迹」,兩場單打全勝,聯同杜凱琹與李皓晴於乒乓球女團銅牌戰反勝德國,取得港女乒歷來首面奧運獎牌。空手道女將劉慕裳「榨取所有能量拚命」,在空手道個人形銅牌戰壓倒土耳其選手葆珊,寫下本地空手道歷史。四大女將合力助港隊奧運一日連取兩銅,今屆累積一金兩銀兩銅,再攀歷屆奧運之巔。   杜凱琹、蘇慧音與李皓晴昨於女乒團體賽,以及女將劉慕裳於空手道個人形各自摘銅,助港隊自一九五二年首度征戰赫爾辛基奧運以來,首次同日攻下兩面獎牌。最令人驚喜的無疑是蘇慧音,昨日挑戰三號種子德國之銅牌戰,獲港女乒隊教練李靜委以重任,出戰兩場單打,硬

2021-08-06 00:00:00

三小花棄讀名校轉戰職業乒壇

(星島日報報道)條條大路通羅馬,香港乒乓球土炮女隊和空手道女將劉慕裳,昨日不約而同贏得奧運銅牌,不過各人一路走來,道路截然不同。女乒三小花杜凱琹、蘇慧音和李皓晴中學時代毅然轉為職業球手,天道酬勤換來亮麗戰績;劉慕裳則無心插柳,本來練空手道只為強身健體,結果欲罷不能,同樣邁向成功。   杜凱琹、蘇慧音和李皓晴的光輝背後歷盡辛酸,三人原是名校生,杜凱琹就讀協恩中學,後兩者是拔萃女書院學生,卻同樣因酷愛乒乓球兼有意於職業賽場闖出名堂,毅然停學加入體院轉戰全職。一面歷史性女團銅牌,力證三人當初的決定正確,李皓晴冀能成為榜樣:「在香港,由學生轉為運動員是艱難抉擇,當年自己也猶豫了很久,希望此次佳績

2021-08-06 00:00:00

李家超:可批評政府 不得危害國安

(星島日報報道)主宰香港未來的三場重要選舉之頭炮——選舉委員會,今日揭開戰幔接受提名,落實「愛國者治港」。擔起候選人資格審查委員會主席重任的政務司司長李家超,接受本報專訪時表明,資審會嚴格把關,謹慎及全面審查每一名申請人、獲提名人士及候選人,所有掌握的資料都被充分考慮及討論,包括有否違反「負面」清單行為,涵蓋過去的言行、文章、立場、與某些人交往情況等,絕不遺漏,並可要求對方再提供額外資料及解釋,杜絕「假意扮真心」擁護《基本法》及效忠特區的人士「入閘」。他強調,不是要搞「清一色」,政府不會因某人批評政府或持相反意見就把他拒諸門外,「可以批評,可以對政府不滿,但不可以做危害國家安全的事情。」資

2021-08-06 00:00:00

特區第二把交椅 細說施政理念三部曲

(星島日報報道)「我做這個崗位個多月,第一感覺責任是很重大,第二對問題的視野高度及廣度,都要再提高,在輔助行政長官施政方面每一個範疇都涉獵到,我會盡力協助行政長官施政。」李家超由保安系統出身,獲中央、行政長官賞識轉跑道晉升特區政務司司長,穩坐政府第二把交椅,眼光放得更遠,宏觀思考大局發展,他分享自己的施政理念三部曲——鞏固國家安全城牆、管治改革掃除施政障礙著手處理民生問題,並投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過程作出貢獻。   李家超分析,一九年反修例時期第一個階段,香港非常之亂,大家人心惶惶,擔心自己安危,直至《香港國安法》出台,「將穩定帶回給香港,將安全及信心帶回香港,等於為香港建立城牆,由城牆維

2021-08-06 00:00:00

詳述三大國安風險 倡用案例推動國安教育

(星島日報報道)《香港國安法》自去年中頒布實施,社會由亂入治。政務司司長李家超提醒,社會要繼續警惕香港潛在的三大國家安全風險,包括外部勢力涉繼續提供資金及培育外國代理人在港搞破壞,利用香港政治事件去攻擊中國,阻撓國家發展;內部方面,破壞分子死心不息,涉通過網絡、藝術、書刊等散播港獨及破壞意識;以及本土恐怖主義、極端思想潛伏社會,「由一九年到現在,已經有二十多宗涉及真槍、炸彈案件,最嚴重的判監十二年,證明如果那個炸彈爆炸的話傷害力會有多大。」加上最近有人作「孤狼式」恐怖襲擊刺傷警察,以及警方搗破「光城者」案拘捕一群人包括青少年涉策劃炸彈恐怖襲擊,絕不能掉以輕心。   李家超強調,執法部門會

2021-08-06 00:00:00

23條立法事在必行 重點打擊間諜活動

(星島日報報道)政務司司長李家超表示,《基本法》二十三條本地立法事在必行,透露新法案將重點研究打擊間諜活動等;在罰則方面,參考外國的國家安全法例條文及判刑,以及《香港國安法》實踐下的法庭案例,「我的觀察是所有國家及地區的國家安全法例的判刑,因為是頭等大事,都是重的,所以任何人不應該嘗試去挑戰國家安全底線。」   〇三年的二十三條立法草案列出規管七個行為及活動,他指出,《香港國安法》已可處理如顛覆、煽動部分,但當年條文則未必足夠處理現時其他行為的情況,「我們要強化,正正做法律研究工作」,讓本地立法能處理最極端情況,「在一九年面對的危害國家安全問題,可能以前未必想像得到,就二十三條立法內容,

2021-08-06 00:00:00

72%市民認同與灣區協同發展

(星島日報報道)大灣區發展如火如荼,團結香港基金今年四月委託嶺南大學進行調查,結果發現,過半市民認同大灣區規劃為香港帶來經濟效應,當中有七成二受訪者指同意香港協同大灣區九個內地城市發展,會增加潛在市場規模,讓香港企業有更多機會。另有六成六受訪者認為多了香港人有興趣到大灣區內城市生活。基金會亦委託外間機構,進行十二場焦點小組討論,發現現時本港與大灣區內地城市的專業資格互認問題,基金會認為兩地資歷互認,影響着專業人士到大灣區發展的意欲。   調查於今年四月下旬透過固網電話,訪問一千〇一十二位十八歲或以上香港永久性居民。此外,研究團隊在今年五月上旬委託外間機構,進行十二場焦點小組討論。調查

2021-08-06 00:00:00

八大畢業生失業率創11年新高

(星島日報報道)新冠疫情持續打擊經濟,大學畢業生求職仍嚴峻。最新數字顯示,八所政府資助大學一九/二〇學年畢業生,失業率達百分之二點九,較去年微升零點一個百分點,再創新高。港大、中大和科大「三大」的失業率均較前年上升,尤以中文大學最甚,達百分之五點七,創該校〇四年以來新高;有職業顧問分析,疫下企業空缺減,畢業生多暫緩求職,「三大」學生擁學歷優勢,或較其他人更趨向升學。   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每年均統計八大畢業生的就業出路狀況,日前最新公布一九/二〇學年數字。截至去年底,一萬八千七百三十二名八大畢業生中,有四百三十四人待業,失業率達百分之二點九,較前年微升零點一個百分點,創十一年新高。此外,

2021-08-06 00:00:00

教協成立中國歷史文化組 張文光「出山」任顧問

(星島日報報道)有九萬五千名會員的教育專業人員協會,日前被教育局終止工作關係,不再承認為專業團體。教育局局長楊潤雄昨向全港教師發信,呼籲教師審慎考慮教協近年言行,能否真正代表自己;教協昨宣布成立「中國歷史文化工作組」,前會長張文光及監事陳漢森將「出山」擔任顧問,強調推動教師「正面認識中國歷史、國情和文化」。   教育局局長楊潤雄昨以「秉持專業、攜手同行、正本清源」為題,向全港教師發信,交代當局終止與教協的工作關係。信中批評教協對有違教師專業及罔顧學生福祉的亂象,「不但沒有說不,反而推波助瀾」,把部分師生推向「違法、被捕、入獄的不歸路」,損害教師團隊的專業地位與社會信任。   楊潤雄呼籲

2021-08-06 00:00:00

港接種率終破五成大關

(星島日報報道)新冠疫苗接種計畫推行多月,昨日終突破五成大關,公務員事務局局長聶德權揚言希望接種率能達至九成,令香港的防疫保護屏障更堅固。港澳疫情雖迎來暗湧,但暫未有進一步擴散。本港昨日新增六宗個案,包括一名四十三歲地盤燒焊工被列為本地不明個案,但中心估計他屬於復陽個案。當局昨晚表示,下周一起,要求曾逗留除廣東省以外其他內地地區或澳門人士,在登上民航客機來港時,須出示三日內進行的新冠病毒檢測沒有感染的證明,否則不能登機。而從內地或澳門抵港的已完成疫苗接種人士,只須接受七天家居強制檢疫,其後七天自行監察。   全港的新冠疫苗接種計畫自二月底展開,計畫快將推行近半年,昨日踏入新里程碑,有逾三

2021-08-06 00:00:00

中大研腸道細菌 及早識別自閉症童

(星島日報報道)中大醫學院研究發現,自閉症兒童的腸道微生態發展較同齡兒童遲緩,腸道的細菌種類及數量均較少,並發現五種在一般兒童較罕見的細菌,另外產生毒素損害中樞神經系統的「梭菌」亦會較多。研究人員表示,利用糞便細菌基因檢測該五種細菌,識別自閉症兒童的靈敏度可達八成。研究結果已於國際醫學期刊《GUT》發表。   中大早前收集一百二十八名三至六歲華人兒童糞便樣本,比對細菌種類、數量和相關功能,其中一半是自閉症患者,結果發現自閉症兒童的腸道微生態與一般兒童有明顯差異,自閉症兒童的腸道微生態與同齡兒童比較,發育明顯落後,反映這些兒童早年的腸道微生態發育與一般情況有異。研究亦發現,自閉症兒童的腸道

2021-08-06 00:00:00

區議員謬論荼毒 吸食大麻年輕化

(星島日報報道)吸食大麻歪風蔓延本港,青少年「隊草」人數激增!禁毒常務委員會主席李國棟醫生接受本報專訪,透露今年首季吸食大麻人數比去年同期大增近五成,當中二十一歲以下青少年更上升接近六成,年輕化趨勢令人憂慮,他並譴責有區議員以「大麻並非毒品」為由支持大麻合法化是謬論,強調大麻危害健康,呼籲大眾遠離毒品,多做運動。   保安局禁毒處數字顯示,前年至今年首季整體吸毒人數逐減,但吸食大麻人數不跌反升,今年首季有二百五十人被呈報吸食大麻,比去年同期的一百六十九人上升大約四成八,當中二十一歲以下青少年吸食大麻人數由六十七人急增至一百零六人,升幅達到五成八。   至於去年全年統計數字,整體被呈報吸

2021-08-06 00:00:00

盛德街馬頭涌道重建 收購呎價1.98萬元

(星島日報報道)市區住宅地有價有市,九龍城盛德街/馬頭涌道項目為本港首個公務員合作社重建項目,市建局昨向該項目的業主發出收購建議,呎價高達一萬九千八百多元,收購價創九龍區新高。因應業主需要向政府補地價,市建局設有「劃一最低補地價金額」,定於每呎二千六百六十一元的水平,即倘若業主需向政府補地價的呎價高於此水平,便會由市建局「包底」。立法會議員鄭泳舜指出,收購價為業主最關注的事項,今次項目收購價錢理想,料局方將有收購其他公務員合作社項目。   九龍城盛德街/馬頭涌道發展項目為本港首個獲政府授權進行重建的公務員建屋合作社試點,市建局昨宣布,項目合共涉及約一百五十五個業權,住宅單位的面積介乎約八

2021-08-06 00:00:00

屋邨「零灌溉」節省食水及人力

(星島日報報道)科技有助物業管理界的發展,房屋署近年引入「零灌溉系統」,透過在公屋的園圃下設置地底儲水箱,收集並儲存雨水,植物根部便能自行吸收水分達至灌溉作用,節省用來灌溉的食水和人力。現時約二十一個已落成的屋邨應用「零灌溉系統」,另外約三十個正在興建的屋邨,亦將應用此系統;未來會在所有新公共房屋項目中,在合適面積及位置的園圃都採用相關技術。   房屋署高級園境師區顯輝表示,在園圃引入「零灌溉系統」後,只要下雨時,泥土開始吸收雨水,溢出的雨水會流入地下的儲水箱。當表層泥土的水分乾涸後,儲水箱收集的水分會透過河沙,以毛細管作用向上輸送,植物根部就會自行吸收,達至灌溉作用,形成一個自給自足

2021-08-06 00:00:00

通渠涉濫收費刑恐 公司兩負責人被捕

(星島日報報道)有「黑心」通渠佬網上招攬生意,標榜不成功不收費,聲稱成功通了只收數百元,但上門驗查後卻誇大淤塞情況,改口要收數千至一萬元,並出言恐嚇,威逼顧客就範,過去三年,消委會接獲逾七十宗涉及通渠服務的投訴,警方根據消委會轉介個案展開調查後,本周二拘捕兩名通渠公司負責人,懷疑涉及多宗通渠服務欺詐及恐嚇有關。   警方拘捕兩男子,涉通渠服務欺詐及恐嚇案有關。涉案被捕兩名通渠佬,分別三十二歲姓黃及三十五歲姓呂,涉欺詐及刑事恐嚇,他們分屬不同公司,但沒有實體店,只靠網上宣傳招攬生意,暫獲准保釋候查,下月上旬再報到,目前警方仍在追查他們涉及多少宗同類案件。   警方表示,過去三年,消委會共

2021-08-06 00:00:00

女保險員被截查 家中起毒值2800萬

(星島日報報道)警方偵破家庭式販毒案,本周二在將軍澳截查一名女保險員,起出兩磚四號海洛英毒品後,將她押返其住所搜查,在睡房再發現七十磚共重二十四公斤四號海洛英,總值二千八百萬元,同時在屋內拘捕女疑犯的父親及胞妹;另在元朗破獲一個製毒工場,拘捕一對毒兄弟,搜獲可卡因市值六百七十萬元。   被捕三父女包括報稱商人四十五歲戶主、被搜出毒品二十三歲任職保險的長女及二十歲仍在學次女,涉嫌販運危險藥物扣查;據了解,疑犯與妻育有兩女一子,同住在厚德邨一單位。案發時,其妻與幼子分別身處新界及上學,警方正調查男戶主及幼女是否知情或參與。   將軍澳警區刑事調查隊第五隊督察王煜程表示,警方早前接獲情經深入

2021-08-06 00:00:00

質疑想香港重回動盪 王毅叫美日「死了這條心」

(星島日報報道)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見圖)在東亞峰會外長會議上,駁斥美國及日本等以人權理由對中國進行攻擊。他認為《香港國安法》的制定以及選舉制度的改革恢復了香港的穩定,反問其他國家是否想讓香港重回混亂動盪、是否想讓港獨勢力再次上街,叫他們「死了這條心吧!」據路透社報道,美國總統拜登在白宮發布的一份備忘錄表示,美國將暫時為香港居民提供避風港。   備忘錄說,意識到中國對香港的一些權利和自由作出嚴重侵蝕,拜登作出指示,推遲驅逐一些在美國的香港居民。   新華社報道,在東亞峰會外長會議上,王毅在美、日等國家提出有關新疆及香港議題後,發言駁斥。他認為,《香港國安法》的制定以及選舉制度的改革,恢

2021-08-06 00:00:00

黃梓謙倡以體育激勵年輕人

(星島日報報道)全國港澳研究會理事黃梓謙接受本報專訪指出,香港年輕人對社會欠缺參與感,提倡要令青年人心回歸,一方面可從文化、藝術、體育入手作軟性教育,例如資助基層學童學習運動,有助陶冶性情;其次是推行以置業為主導的房屋政策,資助市民自置居所,提升居屋或綠置居的面積及數量,建立有尊嚴住屋環境。他表示,希望未來新一屆立會能見到更多新面孔,以及見到一個有尊嚴議會,令市民覺得議會和政府有用,如果能幫上忙他會義不容辭。   一場修例風波,揭露香港三十年來未能做到人心回歸,本地年輕人更是與國家漸行漸遠。黃梓謙接受訪問時表示,青年問題最主要是出於年輕人感到無參與感,要令他們感覺生活的地方有自己喜歡的事

2021-08-06 00:00:00

黃耀明區諾軒舞弊案獲撤控

(星島日報報道)二〇一八年區諾軒參選立法會補選,選前集會期間黃耀明在台上獻唱並呼籲出席集會人士投票予區諾軒,事隔三年遭廉政公署落案起訴,兩人同被控一項在選舉中向他人提供娛樂的舞弊行為,昨午在東區裁判法院首次提堂。經控辯雙方商討,在控方同意下決定不提證供起訴區諾軒及黃耀明,兩人均獲准以二千元簽保守行為十八個月了事,期間須保持公眾安寧,行為良好,不得干犯選舉舞弊相關罪行。   控方昨表示,經過與辯方大律師林國輝及律師文浩正的商討後,基於本案案情輕微,考慮到情節僅涉及獻唱兩首歌曲、五十九歲被告黃耀明背景及對有關罪行的態度,同意辯方提出以簽保守行為方式處理案件。裁判官羅德泉批准申請,下令黃耀明以

2021-08-06 00:00:00

江樂士指裁決並非「放生」

(星島日報報道)立法會議員李慧琼前議辦助理及居民組織「海麗之友社」女義工王維霞,因在二〇一八年立法會九龍西補選中向選民派發約值一百元的「福袋」,以誘賄選民投票給民建聯候選人鄭泳舜,月前被裁定串謀在選舉中作出舞弊行為罪成,被判入獄八個月。昨區諾軒及黃耀明因集會獻唱而被控選舉舞弊一案中,雙雙獲准以簽保守行為了事。同屬選舉舞弊案件,然而兩案處理手法迥異引起公眾疑問。前刑事檢控專員江樂士及大律師龔靜儀回覆本報查詢,解釋簽保守行為的準則和上述兩案分別。   江樂士解釋到「不提證供起訴的簽保守行為」(Offer No Evidence Bindover)方式形同「預防式正義」,有利更生,而且並非「放

2021-08-06 00:00:00

保險經紀六刀弒父囚終身

(星島日報報道)現年二十九歲自稱大學畢業的男保險經紀,三年前為了償還二十萬元高利貸而向父親借錢,惟父親拒絕並奚落其妻兒是「妓女」及「油艇仔」,又拿起椅子擲向他,兒子被激怒後取刀刺向父親頸部六次,再以紅白藍尼龍袋及行李箱藏屍拋進海中後,從父親戶口取走二十萬元還債並潛逃台灣。被告早前被陪審團裁定他謀殺罪成,他另在審訊前承認一項盜竊罪,法官邱智立昨形容,本案實屬一場悲劇,雖然死者在被告年幼時進行家暴,被告案發時亦有財政壓力,但這些均非犯案藉口,而被告僅為了盜取父親近二十萬元,便犯下令人髮指及十惡不赦的弒父罪行,乃依例判處被告終身監禁。   邱官重申,雖然死者並非一名好爸爸,在被告年少時經常辱罵

2021-08-06 00:00:00

【抽脂誤殺案】麻醉師:高劑量異丙酚或致呼吸停止

(星島日報報道)著名拉丁舞老師李嘉瑩七年前抽脂手術期間昏迷後不治,涉案女西醫關孝孜否認誤殺罪受審。麻醉師指,高劑量麻醉藥異丙酚有機會令病人停止呼吸,應給予補充氧氣,及應由受訓練人士持續監察病人狀況;體形較大的病人亦容易氣道阻塞,或須額外協助其呼吸。   專家證人麻醉師Mainland Phoebe-Anne(見圖)的書面報告內容指,當涉案手術中的麻醉藥異丙酚(propofol)劑量上升時,氣道的反射性便下降,應給予病人補充氧氣。她解釋氣道反射性可保護肺部。她舉例指當一般情況下遇上胃酸倒流時會咳嗽,而但當失去反射性時便有機會流入肺部。   Mainland的報告亦提及應由受訓練的人監察病

2021-08-06 00:00:00

【自成一派】電子消費 乘數效應

全城引頸以待的電子消費券首期二千元,正式落入市民「口袋」,電子消費券效應明顯帶動市面氣氛暢旺,各大商場及食肆人流有增無減,這是本港「後疫情」重振經濟的重要起步點。然而,電子消費券這個龐大市場,令部分商戶異想天開,乘機「抽水」。綜合傳媒及網上消息,有商戶趁機坐地起價,有商戶取消原有的折扣優惠,有商戶設立最低消費門檻才能使用消費券,另有個別藥房及餅店被發現收取消費券時收取約百分之二附加費,凡此種種,客觀效果正在累積負面情緒,「對沖」電子消費券的良好市面氛圍。   誠然,商戶利用電子消費券坐地起價,甚至做出「劏客」行為,無異於殺雞取卵,隨時「贏粒糖,輸間廠」,因為消費者的購物「三部曲」,即取得

2021-08-06 00:00:00

【精英壇】疫情陰霾下的投資新環境

自去年自然界一直執行着其人類削減計畫,至今全球兩億人感染SARS-CoV-2,四百萬人因此喪命。就如筆者年前所言(參看二〇年七月「新冠肺炎後的世界新秩序」),至今沒有國家能倖免於難。   國與國之間正競賽建立免疫屏障,但政客們累積政治資本之心過急導致一波三折。在初期因社交隔離初見成效並為疫苗代產國的印度,本年五月在國內需求未滿足時捐贈過百萬劑用以疫苗外交被受質疑,更於疫情高峰不當頒布氧氣分配改革導致四十二萬人供氧不足而死亡。零病例國家如澳洲因過分依賴社交距離措施導致接種率至今只有百分之十八點二遠低於G20水準。歸根於特朗普在權力更替前形成的民意屏障導致紅營州份拖慢接種進度,美國百分之五十

2021-08-06 00:00:00

【綠色論壇】「2050碳中和」不止是口號

隨意在網絡搜尋「破紀錄高溫」,即發現不少「新記錄」:南極錄得逾十八度、北歐國家錄得逾三十度、加拿大錄得近五十度……全球暖化愈趨嚴峻,人類是否正在慢性自殺?   為應對全球暖化,港府於一七年推出《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30+》,訂立中期減排方向,於二〇三〇年減少六成五至七成五碳排放。五年過去,綜觀近年港府推行的減排措施,我們距達標還有多遠?   本港減排大計的最大盲點,是忽視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性,而將重心放在天然氣發電,藉以減少燃煤發電所產生的碳排放。隨着新的燃氣發電機組於二〇二〇年投產,本港的天然氣發電亦增至五成。看似成績超卓,但其實天然氣只是「較潔淨」的能源,雖較燃煤少五成碳排放,但仍會

2021-08-06 00:00:00

【調研洞悉】上半年本地廣告開支回暖

根據admanGo廣告數據,今年本地廣告開支逐漸復甦。數據顯示,今年首半年本地廣告開支按年增逾三分一。多個行業對廣告開支回復信心,推動整體廣告重拾升軌。   按行業廣告開支分析,排名首位的是銀行、信用卡及投資服務業,按年升近八成,升幅乃十大行業之首。另外,十大行業中,升幅高於整體平均的就包括:浴室及家居用品業(增五成)、地產業(增六成七)、化妝及護膚用品(增七成四)及食品業(增四成一)。另外,值的一提的是寵物業,雖則寵物業並非高廣告開支的行業,但卻是今年首半年廣告增幅最高的行業,按年升幅達三倍。   按媒體分析,除雜誌未見起色外,其餘各大媒體皆錄得按年升幅。當中,以新媒體的升幅最為顯著

2021-08-06 00:00:00

黃梓謙屋邨仔變牛津尖子

擁有牛津大學碩士畢業的高學歷,外界對黃梓謙普遍印象是「尖子精英」。惟他表示自己自幼長於屯門友愛邨,中學時期一心只想打籃球,「一星期打四晚波,打完波在巴士上讀書。」結果會考十六分,勉強升讀中六。幸中六終發憤苦讀,結果順利考入港大文學院。 曾穿梭300縣市賣油漆 黃梓謙憶述,當年大學時期找實習,可以選擇去新加坡、荷蘭和印度,印度的薪金只有荷蘭的六分一,但他認為印度是全世界第二大人口國家,有必要了解它,「當時和朋友講,世界重心已經不再是歐洲而是亞洲,他們不理解我。」他表示,在印度工作期間,每天打開報紙都是談論中美關係,這段經驗激發了他後來要走進內地。 黃回港後開始求職

2021-08-06 00:00:00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