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健康與發展 促進烈酒貿易有新招

2024-10-17 00:00

疫情結束以來,香港經濟復甦乏力,政府和業界絞盡腦汁,希望找到致勝奇招。行政長官李家超在昨天發表的《施政報告》中,宣布即日起進口價200元以上的烈酒,200元以上部分的稅率由100%減至10%,而200元及以下部分,及進口價在200元或以下的烈酒,稅率則維持不變。儘管這一新招對刺激烈酒相關產業、甚至整體經濟發展都是有利的,但社會上不乏反對意見,主要是擔憂可能會威脅市民健康。其實,只要細心審視政府理據和參照客觀數據,即可發現反對意見多屬杞人憂天。

近日醫學界發起聯署,明確反對鼓勵市民增加烈酒飲用量的政策,擔心會引發更多人患有由酒精引致的疾病,令醫療體系負擔更重。聯署名單中不乏響噹噹的人物,包括立法會醫療衞生界議員林哲玄、前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港大醫學院院長劉澤星等等。另外,也有網民批評政府「雙重標準」,一方面主張加強控煙,另一方面卻「叫人飲酒」,置市民健康於不顧。

批評者乃出於一片好意而反對下調烈酒稅,卻沒有注意細節,不了解政府的用意。首先,政府並未全面撤銷稅項,只是下調相關烈酒200元以上部分的稅率。其次,現時本港進口價在200元或以下的烈酒佔總數約85%,即使政府調整其餘15%「貴價烈酒」的稅率,這85%烈酒的稅率維持在原先水平,意味消費者對這類烈酒的需求不變。再者,有財力飲用200元以上烈酒的人士,消費力一般比較強,他們未必太在乎酒稅之調整。因此可以斷言:對「貴價烈酒」的整體需求雖會有一定程度增加,卻不會像脫韁野馬般失控。
減酒稅未必導致飲酒量上升

假如大家參考政府2008年取消紅酒稅前後的數據,對新策的質疑或者可以一掃而空。在2005至2008年期間,本地人均飲酒量由2.53升增至2.79升,2008年取消紅酒稅後,人均飲酒量時升時跌,但大趨勢是下跌,至去年已跌至2.24升。「紅酒經驗」充分說明,取消酒稅不一定導致人均飲酒量增加。之所以會這樣,原因可能是在整體教育水平極高的香港,市民有足夠理智判斷過量飲酒的風險和禍害。再加上市面供應的飲料林林總總,酒精只是其中之一,市民不太可能因降酒稅而一窩蜂地「劈酒」。
香港要做世界烈酒交易中心

客觀而言,政府今次調整酒稅,是在兼顧公眾健康的前提下,嘗試提振經濟,促進經濟長遠發展。目前,香港經濟雖然正在增長,但遠遠未去到大發展、大提升的程度。而烈酒市場正是一個發力點。香港酒業總商會創會會長蘇又萍早前指出,全球烈酒市場規模將由去年5,250億美元,激增至2027年6,300億美元,增幅達20%,商機龐大。香港適度下調烈酒稅,實際上是為業界拆牆鬆綁,把握內地中產人口規模持續壯大的契機,推動「貴價酒」交易,助香港變身成為世界烈酒交易中心。

值得一提的是,下調烈酒稅不止有利於高端酒類貿易的蓬勃發展,實際上還會產生外溢效應,因為可以帶動飲食業、旅遊業、進出口業、酒店業、中小企之發展,亦可創造調酒師、侍應、銷售員等新職位。雖然降稅後庫房每年少收兩億,但我們不宜錙銖必較,因其創造的經濟效益是無法估量的,最終必以另一種方式回饋庫房。

香港正處於經濟轉型期,絕不應錯過烈酒貿易所創造的龐大商機。無可否認,從醫學角度看,過度飲酒會帶來一定程度健康風險,但公共政策是講求平衡的藝術,只要社會成本可控,推動烈酒相關產業發展絕對是一筆「抵諗」的生意。如今政府果斷下調烈酒稅,抓住全球烈酒市場急速發展的機遇,是一個正確且精明的決定。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