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遊消費「蠶食」 4月零售銷貨值跌14.7%

2024-06-01 00:00

市民消費模式改變,商場人流甚少。
市民消費模式改變,商場人流甚少。

政府統計處昨日公布,今年4月零售業總銷貨價值的臨時估計為296億元,按年下跌14.7%,表現是近4年以來最差。在各主要類別中,珠寶首飾、鐘錶及名貴禮物跌近29%;鞋類、有關製品及其他衣物,與電器及其他未分類耐用消費品,均下跌逾26%;汽車及汽車零件則上升近59%。今年3月的零售業總銷貨價值的修訂估計,亦較去年同月下跌7%。有零售業人士指,有不少商戶認為內地五一黃金周時的生意與期望有較大落差,故相信市道弱勢也將於本月持續。

政府發言人解釋,4月零售業總銷貨價值按年顯著下跌,部分原因是復活節假期令市民消費模式轉變的影響更形明顯,3月底至4月初復活節假期期間,居民出境人數較去年復活節假期大幅增加。當市民外遊,不但影響離港期間的本地消費,亦可能會減少外遊前後日子的消費。
首飾名貴禮物減近三成

另一原因是去年同期零售業總銷貨價值的比較基數較高。政府發言人指,去年4月本港剛於疫後復常,加上政府派發消費券等因素,本地消費氣氛暢旺,加上在通關初期,入境旅客的逗留時間較長,人均消費亦較高。此外,4月天氣不穩定,雨量較平常多,也有一定影響。

展望未來,政府發言人表示,旅客和市民消費模式的轉變會繼續為零售業帶來挑戰。然而,訪港旅遊業復甦、就業收入增加,以及近期資產市場回穩,會提供支持。政府大力推動盛事經濟和提升市面氣氛亦有幫助。政府會繼續留意相關情況。
天氣不穩雨量多有影響

香港零售管理協會主席謝邱安儀認為,4月零售錄得的跌幅,顯示零售市道正進入非常艱難的時期。有零售商反映,上月生意跌幅少至單位數,大至中雙位數。此外,有一半商戶認為,內地五一黃金周時的生意與期望有較大落差,故相信市道弱勢會於本月持續。

批發及零售界立法會議員邵家輝認同政府列出4月銷售疲弱的原因,特別是去年消費券有效刺激市民的消費需求,但政府今年沒有意願再派發,港人北上消費意欲又增加,故遊客的購買力對零售業界的發展尤為重要。他希望香港能做到「好客之都」,歡迎海內外旅客來港消費。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