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淦堃:執業大律師大增年輕生力軍

2024-05-13 00:00

杜淦堃指,大律師公會成立至今75年,一直有社會責任,包括維護法治,在重大的法律議題上以專業的角度發聲,從未改變。
杜淦堃指,大律師公會成立至今75年,一直有社會責任,包括維護法治,在重大的法律議題上以專業的角度發聲,從未改變。

大律師公會自1949年成立至今75載,公會主席杜淦堃資深大律師表示,由成立初期,本港只有16名執業大律師,至1972年亦只有58人,到了2008年上升至1065人,至今年更多達1673人,換言之,過去16年增加近6成,反映年輕人願意投身法律界,當中更不乏外國升學的精英,公會未來將為年輕大律師提供更多培訓及交流機會,亦會再次安排訪京行程。
杜淦堃接受《星島》訪問時表示,「公會成立至今75年,除了服務會員,推動行業發展外,公會一直有社會責任,宗旨還包括維護法治,在重大的法律議題上以專業的角度發聲,這點至今從未改變。」
本月起一系列慶祝活動

為慶祝大律師公會成立75周年,將會舉辦一系列慶祝活動,其中本月4日率先舉行的仲裁論壇,由內地、英國及香港三位現任或前任法官就法院與仲裁程序作對談。他透露,今年10月公會將推出75周年紀念特刊、11月會舉行75周年慶祝晚宴,年內亦會籌備多場交流會及研討會等,冀加強與全球法律界人士之間的交流。

他又指,本港執業大律師人數持續攀升,今年約有1673人,每年都有3至5%的增長,直言「增長是完全沒有停止過!」反映年輕人願意投身法律界,當中更有在牛津及劍橋大學修讀法律的精英,他們回港後成為執業大律師,質素相當高。
不乏「牛劍精英」回港執業

國家主席習近平訪港期間曾指出,香港的普通法制度具有獨特地位和重要功能,杜淦堃表示, 在一國兩制之下,香港和內地有不同的法律制度,當中本港更是全國唯一中英雙語的普通法司法管轄區,他相信普通法制度未來仍會在香港繼續使用,又深信中央不會改變普通法在內的原有法律。
內地籌辦涉外法治培訓

國家近年大力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對熟悉普通法的法律專才需求殷切,問及除了公會目前在北京大學及上海華東政法大學教授跟普通法有關的課程外,會否考慮日後派員到內地大學教授普通法制度的課程。杜淦堃指,公會於過去數月與不少內地的律師協會及仲裁機構互相聯絡,希望公會可以在內地再舉辦多一些的課程,參與多一些涉外法治的培訓。他透露,現正努力地籌備有關工作,希望在內地的涉外法治教育裏面繼續出一分力。

港府近年致力加強與東盟之間的關係,當中馬來西亞、新加坡與本港同屬實行普通法的法律制度,杜淦堃指,兩地與本港有不少共通點,他讚許新加坡是區內十分有實力的仲裁中心,公會與新加坡律師會設有互派年輕律師交流計劃,雙方會互派律師到對方的律師事務所學習,加深兩地律師和律師事務所之間的了解。

他透露,現時已經有一名新加坡大律師在其大律師辦事處實習,公會年內將安排本港的年輕大律師到新加坡交流一個月,杜重申,與星、馬兩國過往都有不少交流,直言將來也不會減少。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