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門四天使」用心傳承救急扶危使命

2024-05-12 00:00

今年母親節適逢國際護士節,姚麗萍(右)表示女兒鄭詠曦(中)入行時親手為她戴上自己的護士服頸鈕,象徵傳承。左為其夫、威院資深護師(綜合病房)鄭國中。
今年母親節適逢國際護士節,姚麗萍(右)表示女兒鄭詠曦(中)入行時親手為她戴上自己的護士服頸鈕,象徵傳承。左為其夫、威院資深護師(綜合病房)鄭國中。

今日是母親節,是天下子女感謝媽媽付出的好時機,媽媽也是不少兒女的榜樣。26歲的鄭詠曦在新冠疫情期間,毅然成為「白衣天使」,親上前線病房抗疫,獲同為護士的媽媽姚麗萍支持。今年母親節適逢每年5月12日國際護士節,姚麗萍表示,女兒入行時她將穿了30幾年的護士服頸鈕送給女兒,並親手為她戴上,「頸鈕代表我們緊緊相扣,有傳承的意義」。父兄亦同為護士的鄭詠曦說,感到自己傳承了使命,也令她經常提醒自己,要做一個出色的護士。

沙田威爾斯親王醫院部門運作經理姚麗萍於1984年入讀護士學校,結識同班同學鄭國中,其後兩人同在威院任職護士,入行至今30多年,期間結為夫妻。他們的長子鄭竣謙及幼女鄭詠曦,從小聆聽父母分享人生歷練和日常照顧病人的點滴,長大後均成為了註冊護士,「一門四傑」。父母及女兒在本港公立醫院工作,兒子在澳洲一間公立醫院服務,一家既是親人,也是同行。
疫情期間派女兒到高危病房

鄭詠曦透露,年幼時很好奇,總想了解爸媽的工作,放學後會到醫院等他們下班。如遇上探病時間,會走進病房探索一下,慢慢對護士行業產生興趣,「2003年沙士期間,媽媽灌輸正確的感染控制方法給我,好像在她薰陶下,自己也是小護士,懂得在家消毒物品」。但她坦言,2021年加入威院工作後,確實面對一些壓力,「始終行內很多人識得我屋企人,怕如果做錯或做得不好會影響他們」,故要時刻提醒自己,每一件事都要做好,勿忘初心。

姚麗萍說,自己身為上司,在醫院要保持公正,絕不偏袒女兒;相反,若女兒工作出錯,可能上班時被她罵一輪後,回家還要再被罵一遍,笑稱是「雙重福利」。她又提到,新冠疫情期間曾派遣女兒到高危病房工作,她當年也直接面對沙士疫情,「8A病房爆發,我在8B病房工作,好多同事由工作夥伴變成病人,亦有同事犧牲」。正因曾經歷沙士,作為部門主管,在抗擊新冠時的準備更充足,「同事的訓練、裝備與設施都大大提高,我完全不擔心」。
欣賞新一代的創造力和拼勁

姚麗萍強調,護士的傳承至為重要,她亦很欣賞女兒及新一代同事的創造力和拼勁,「護士最重要是『三心兩意』,愛心、關心、小心,切勿大意、多加注意」。

至於鄭國中於前年11月退休,去年1月以資深護師身份重返威院,現時借調到中央援港應急醫院工作。

他認為傳承是一個循環,「以前有人教我要有『眼耳口手心』,眼要觀察身邊事物;耳要聆聽病人需要;口要解釋、安慰家屬病人;手要落手落腳做;還有心,就是要用心去做。這句話我由1984年記到現在,再傳承給新一代」。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