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機遇並存 中國經濟仍有可為

2024-02-13 00:00

近年中國經濟增長放緩,國際間對中國前景的質疑不絕於耳,特別是去年內地股市表現乏力,彷彿對類似質疑提供了「佐證」,昔日一再崩潰的「中國崩潰論」似乎又有市場。無可否認,國內國際均存在着對中國不利的因素,但風物長宜放眼量,正如新加坡總統尚達曼指出,應放眼全局觀察中國,認識到挑戰和優勢並存,而中國的基本盤實力毋庸置疑。
消費力雖轉弱  市場仍全球居次

在剛過去的兔年,市場預期中國經濟疫後可強勢反彈,惟總結全年成績,似乎不算特別亮麗。在最受關注的股市方面,相比多國股市創新高,兔年滬股和深證成指分別跌了12%和26%,一眾小股民叫苦連天。至於地方政府財政赤字過高、房地產面臨「爆雷」、消費信心疲弱等老問題,在兔年亦相當突出。

儘管內地有關部門已出台不少措施處理,但解決老問題畢竟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時間和耐性。

中國是一個人口規模巨大、國情複雜的發展中國家。如果只看到中國經濟的軟肋,卻對不斷增強和鞏固的中國優勢視而不見,則無異於瞎子摸象。2023年中國經濟增長雖有所放緩,但5.2%的增長率仍優於全球3%左右的預計增速;人口雖持續萎縮,但受過教育的人才越來越多,科研領域更是人才濟濟;「三頭馬車」之一的消費雖比較疲弱,但中國已是全球第2大消費市場,並且連續11年成為全球最大網絡零售市場;全球一半以上的新能源汽車在中國行駛,全球光伏發電裝機容量中國佔了接近一半。

正如新加坡總統尚達曼近日出席該國新春團拜活動指出,「那些只關注中國脆弱性或只強調中國實力的敘述都忽略了全域。我們必須認識到,挑戰與實力可並存。」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春節團拜會豪言「放眼全球仍然是『風景這邊獨好』」,展現了高度自信。當然,「風景這邊獨好」不等於無風無浪。
萬億級政策料推 減慢樓市下行

龍年恰好是美國大選年,兩黨必定大打中國牌,中美關係恐怕風高浪急。俄烏戰事、以巴衝突和紅海危機,以及西方國家增長乏力,相信會對中國出口構成壓力。中國要在今年提振經濟,似乎只能在消費和投資上發力——消費方面,根據摩根大通的預測,內地人收入增長有望成為消費的主要推動力,帶動全年消費(按實際值計算)增長6%;投資方面,預計央行即將出台萬億級別的政策,帶動保障房和城中村改造,在一定程度上減慢房地產投資下行趨勢。

至於市場特別關心的股市,中央去年底已接連祭出降準、要求銀行向房企放貸、撤回打擊互聯網企業股價的諮詢文件等招數,近日中證監亦換上新帥吳清,並迅速處理百多名涉嫌違規的證券從業員,進一步完善金融監管。現在,市場正觀望春節假期後,中央是否還會推出更大規模的救市措施,以「硬招實招」幫助中港股市恢復元氣。

信心比黃金更重要!中央提出「唱響中國經濟光明論」,以凝聚人心,行動勝過一切,在現實中不僅要「唱」,更重要的是「幹」。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中國經濟固然面對不少挑戰,但基本面依然健全,只要緊緊樹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千方百計提振市場信心,全力「谷經濟」,經濟前景依然可期,香港也有望從中分一杯羹。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