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鐵古洞站全面實施「智能工地」

2023-12-22 00:00

港鐵公司項目經理-北環線(隧道)羅廸高表示,港鐵首次在設計及施工階段,採用雲端綜合數碼共用平台。他手上的,是工友佩戴的「智能頭盔」,能避免他們誤闖鐵路危險區域。
港鐵公司項目經理-北環線(隧道)羅廸高表示,港鐵首次在設計及施工階段,採用雲端綜合數碼共用平台。他手上的,是工友佩戴的「智能頭盔」,能避免他們誤闖鐵路危險區域。

港鐵東鐵線古洞站工程已於今年9月展開,預計2027年完工,落成後將成為連接東鐵線及未來北環線的轉車站,亦是港鐵第100個重鐵車站。港鐵表示,古洞站是全港首個於營運中的鐵路隧道上興建的新車站,要在確保現時東鐵線行車安全的情況下完成工程,港鐵施工團隊運用創新思維,善用科技,逐一應對挑戰。

港鐵公司項目經理-北環線(隧道)羅廸高表示,為服務未來新發展區,港鐵在設計古洞站時需確保車站具有高通達性及與周邊社區有高連通性;同時,工地周邊亦有多個新發展項目工程在進行中,故各項目間需協調整合,方能順利推展。為此,港鐵首次在設計及施工階段,採用雲端綜合數碼共用平台(CDE),結合數碼化工程資訊、建築資訊模型(BIM)技術的3D模型及聊天室功能,提供一個有立體影像的虛擬空間,讓團隊可偵測各專業領域上可能發生不協調的情況,及時商討和解決;其恍如「大內總管」的功能,助團隊輕鬆監控進度。 

羅廸高指,現時正行車、在上水及落馬洲之間的東鐵線古洞站隧道,是一個深入地底20米的箱型結構,上方需靠泥土覆蓋抵銷地下水的浮力,以保持隧道結構穩定,但興建新車站時需挖掘,並移除覆蓋隧道的泥土,為保護隧道結構,港鐵在工程期間除了架設金屬支架支撐兩側泥土,同時設有自動地下水壓調節系統,以控制地下水浮力。港鐵亦於約500米長的隧道,安裝自動監察系統及超過200個監控點,實時監控施工期間的隧道結構情況,精準程度達微米。

港鐵在今次工程大量善用BIM 3D模型技術,包括會在3D模型上預演各項施工流程,例如金屬支架於地底的所放位置、支架物料及重量等,同時利用BIM立體透視古洞站水電煤管道等地下設施的深度、準確位置等,調整工序,確保設施不受工程影響。

羅廸高又指,由於工程施工範圍只限於興建落馬洲支線時所預留的土地,能進行大型工程、擺放機械及讓工程團隊出入的空間十分有限,加上東鐵線仍在行車,港鐵須保留緊急出入口,並改劃一條新的緊急車輛通道以備不時之需。

團隊亦意識到,單靠路面運輸會嚴重阻礙工程進度,遂首次使用鐵路運輸,將新車站工程所需的重型建築物料及物資,經現有的羅湖編組站運送至古洞站工地。
工友戴智能頭盔可追蹤位置

港鐵亦全面實現「智能工地」,提供5G Wi-Fi全覆蓋,配合工友佩戴的「智能頭盔」,讓控制室能實時掌握工友位置,避免他們誤入鐵路危險區域;智能工具追蹤系統確保每一件被帶入鐵路的工具在下班後均被帶走,避免發生事故。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