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铁古洞站全面实施「智能工地」

2023-12-22 00:00

港铁公司项目经理-北环线(隧道)罗廸高表示,港铁首次在设计及施工阶段,采用云端综合数码共用平台。他手上的,是工友佩戴的「智能头盔」,能避免他们误闯铁路危险区域。
港铁公司项目经理-北环线(隧道)罗廸高表示,港铁首次在设计及施工阶段,采用云端综合数码共用平台。他手上的,是工友佩戴的「智能头盔」,能避免他们误闯铁路危险区域。

港铁东铁线古洞站工程已于今年9月展开,预计2027年完工,落成后将成为连接东铁线及未来北环线的转车站,亦是港铁第100个重铁车站。港铁表示,古洞站是全港首个于营运中的铁路隧道上兴建的新车站,要在确保现时东铁线行车安全的情况下完成工程,港铁施工团队运用创新思维,善用科技,逐一应对挑战。

港铁公司项目经理-北环线(隧道)罗廸高表示,为服务未来新发展区,港铁在设计古洞站时需确保车站具有高通达性及与周边社区有高连通性;同时,工地周边亦有多个新发展项目工程在进行中,故各项目间需协调整合,方能顺利推展。为此,港铁首次在设计及施工阶段,采用云端综合数码共用平台(CDE),结合数码化工程资讯、建筑资讯模型(BIM)技术的3D模型及聊天室功能,提供一个有立体影像的虚拟空间,让团队可侦测各专业领域上可能发生不协调的情况,及时商讨和解决;其恍如「大内总管」的功能,助团队轻松监控进度。 

罗廸高指,现时正行车、在上水及落马洲之间的东铁线古洞站隧道,是一个深入地底20米的箱型结构,上方需靠泥土覆盖抵销地下水的浮力,以保持隧道结构稳定,但兴建新车站时需挖掘,并移除覆盖隧道的泥土,为保护隧道结构,港铁在工程期间除了架设金属支架支撑两侧泥土,同时设有自动地下水压调节系统,以控制地下水浮力。港铁亦于约500米长的隧道,安装自动监察系统及超过200个监控点,实时监控施工期间的隧道结构情况,精准程度达微米。

港铁在今次工程大量善用BIM 3D模型技术,包括会在3D模型上预演各项施工流程,例如金属支架于地底的所放位置、支架物料及重量等,同时利用BIM立体透视古洞站水电煤管道等地下设施的深度、准确位置等,调整工序,确保设施不受工程影响。

罗廸高又指,由于工程施工范围只限于兴建落马洲支线时所预留的土地,能进行大型工程、摆放机械及让工程团队出入的空间十分有限,加上东铁线仍在行车,港铁须保留紧急出入口,并改划一条新的紧急车辆通道以备不时之需。

团队亦意识到,单靠路面运输会严重阻碍工程进度,遂首次使用铁路运输,将新车站工程所需的重型建筑物料及物资,经现有的罗湖编组站运送至古洞站工地。
工友戴智能头盔可追踪位置

港铁亦全面实现「智能工地」,提供5G Wi-Fi全覆盖,配合工友佩戴的「智能头盔」,让控制室能实时掌握工友位置,避免他们误入铁路危险区域;智能工具追踪系统确保每一件被带入铁路的工具在下班后均被带走,避免发生事故。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