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母校迦密中學任校長 何玉芬:加強培育學生成未來領袖

2023-09-11 00:00

新學期伊始,多所中學均有人事變動,曾任迦密愛禮信中學校長的何玉芬,新學年回歸母校迦密中學出任校長。何玉芬接受專訪指,自己既是校友,亦在該校任教長達24年,冀在母校工作至退休;上任後將加強培育學生成為未來領袖,增加他們跟社會的聯繫,並重新規劃校園設施。她亦期望通過分析學生數據,設計個人化的學習歷程。

在葵青區的迦密愛禮信中學擔任校長7年的何玉芬,新學年轉到九龍城區名校迦密中學,接替剛退休的校長伍妙儀。何玉芬在專訪指,離開舊崗位,是有感已助舊校建立正面文化及培養創新能力,教師團隊亦可獨當一面,對被朋友形容為「坐不定」、喜歡嘗試新事物的她來說,是時候功成身退。迦密中學既是她的母校,亦曾任教長達24年,一直做到副校長,多年後重回母校服務,「覺得教學生涯如在這兒結束,也是不錯的事。」

何玉芬期望,學校提供更多具挑戰性的學習模式,甚至與社區的非牟利機構、企業和大學等合作,給學生不同學習機會。
何玉芬期望,學校提供更多具挑戰性的學習模式,甚至與社區的非牟利機構、企業和大學等合作,給學生不同學習機會。
任迦密愛禮信中學校長的何玉芬,新學年回歸母校迦密中學出任校長。
任迦密愛禮信中學校長的何玉芬,新學年回歸母校迦密中學出任校長。
何玉芬指,自己既是校友,亦在該校任教長達24年,冀在母校工作至退休。
何玉芬指,自己既是校友,亦在該校任教長達24年,冀在母校工作至退休。
何玉芬指,離開舊崗位,是有感已助舊校建立正面文化及培養創新能力。
何玉芬指,離開舊崗位,是有感已助舊校建立正面文化及培養創新能力。
迦密中學是全開英文班中學,去年更首次誕生文憑試「超級狀元」。
迦密中學是全開英文班中學,去年更首次誕生文憑試「超級狀元」。
何玉芬指,學習不是只講分數,還應知道如何把知識應用於實際環境,貢獻社會和群體。
何玉芬指,學習不是只講分數,還應知道如何把知識應用於實際環境,貢獻社會和群體。
自小在愛民邨成長的何玉芬,對學校附近的環境非常熟悉。
自小在愛民邨成長的何玉芬,對學校附近的環境非常熟悉。
何玉芬續稱,未來教育的方向是通過收集學生的數據,為他們設計個人化的學習歷程。
何玉芬續稱,未來教育的方向是通過收集學生的數據,為他們設計個人化的學習歷程。
她期望,學校未來可提供更多具挑戰性的學習模式。
她期望,學校未來可提供更多具挑戰性的學習模式。

 

參考新聞:DSE放榜|8狀元來自八校 迦密中學首誕超級狀元


冀新崗位做到退休

迦密中學是全開英文班中學,去年更首次誕生文憑試「超級狀元」,學生的學術水平毋庸置疑,但何玉芬指,學校仍有地方可以加強,「這兒的學生很好,全是Band 1生,但我作為校友的觀察,認為這樣並不夠,因為社會未來所需要的領袖,是要跟社會有更緊密的聯繫。」


何玉芬續說,學習不是只講分數,還應知道如何把知識應用於實際環境,貢獻社會和群體,學校宜從課程入手,打破課堂上學科的框架,「迦密多年前已有STEM教育,學生也曾奪機械人比賽的世界級獎項,在這基礎下,學校再發展STEAM(科學、科技、工程、藝術和數學),就不再是單一學科,而是把不同學科整合,甚至調動課時,跨範疇協作。」


自小在愛民邨成長的何玉芬,對學校附近的環境非常熟悉,了解學生既有來自基層,也有來自中產家庭,認為學校和社區之間有很多可能性。「大學有服務學習,中學也可以,讓同學可以把所學的,或刻意學習某些技能,用於社區作回饋,例如利用STEAM學到的電子科技知識,引入老人院,服務長者。」她期望,學校未來可提供更多具挑戰性的學習模式,甚至和社區的非牟利機構、企業和大學等合作,讓學生擴闊視野。


收集數據助訂方向

何玉芬續稱,未來教育的方向是通過收集學生的數據,為他們設計個人化的學習歷程,「以學生強項為本,讓他們掌握自己狀況,可幫助制訂學習方向。」她指9年前離開迦密中學時,已設立平台收集學生數據,了解學生整體表現,現時科技比當時更發達,「就算未能做到個人化,也希望是一組人或整個級別。」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