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要聞|考察殘疾人「搵食難」 特教生獲獎

2023-07-12 00:00

劉嫦韻(右前)偕兩名同學考察本地食肆,發現殘疾人士「搵食」處處碰壁,獲「消費文化考察報告獎」。
劉嫦韻(右前)偕兩名同學考察本地食肆,發現殘疾人士「搵食」處處碰壁,獲「消費文化考察報告獎」。

(星島日報報道)本港雖被譽為「美食天堂」,但食肆未必是無障礙環境,令殘疾人士「搵食艱難」。3名就讀特殊學校的中三學生,實地考察發現不少食肆環境不便殘疾人士出入,更不設「殘廁」,令他們「搵食」處處碰壁;他們提出多項改善建議,贏得「消費文化考察報告獎」。消費者委員會新學年推出「智醒消費學堂」,涵蓋專題研習、網上問答等,以迎合中學生學習模式與消費文化的轉變。
在特殊學校紅十字會甘迺迪中心就讀中三的3名學生,以「輪椅搵食常『甩轆』?」為題,考察本港食肆對殘疾人士的友善程度,發現殘疾人士要進店堂食,須經過重重難關,譬如狹窄的升降機、不設斜板輔助的門檻。本身是輪椅使用者的劉嫦韻慨歎,網上大熱的「隱世食店」多是「樓上鋪」,動輒二、三百磅的電動輪椅根本無法上台階,只能「望門輕歎」,與特色美食「擦身而過」。
「友善」餐廳數目少

團隊也發現有餐廳枱面或吧台過高,不少食肆樓面狹窄,亦不設殘疾人士洗手間,劉嫦韻形容這些限制猶如把殘疾人士拒諸門外,「對我們『友善』的餐廳很少,來來去去都是某幾家,菜式亦被局限。」他們更發現,有食肆為免殘疾人士阻礙「做生意」,要求他們改為外賣,亦未必考慮他們需要,譬如把飲料放置膠袋中,殘疾人士掛在輪椅恐會打翻。

劉嫦韻指「搵食」過程也偶遇「好人好事」,「曾與兩名輪椅人士慕名光顧『樓上』火鍋店,致電職員表明情況後,他親自下樓接待我們」,她指店員的善意,令他們用餐體驗生色不少。團隊提出多項建議,包括參考外地做法,提供可篩選設有「友善」設施的食肆資訊,以便殘疾人士更易「搵食」,三人憑報告獲消委會舉辦的「消費文化考察報告獎」。
新賽事增數碼元素

為配合消費文化、中學生學習模式的改變,消委會新學年「變陣」,推出「智醒消費學堂」,取代舉辦24屆的「消化獎」,除舉辦名為「消費.智專研」的專題研習比賽外,亦分別舉辦網上問答、網上帖文創作比賽,三項賽事得主均獲獎學金。2025/26學年起舉辦名為「消費.智傳人」的大使計畫,招募歷年得獎者為大使,協助推動三項比賽。

消委會青少年消費者教育改進工作小組主席彭楚夫指,「智醒消費學堂」增加新元素,可兼顧到中學生使用社交網絡與數碼消費等生活習慣,讓他們以趣味方式認識理性、可持續消費等訊息,「而非硬銷消費價值觀」,相信有助鼓勵更多學校及學生參加。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