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要聞|恢復通關 新移民插班生急增

2023-03-15 00:00

馮銳澤(左2)坦言英文科和粵語上課均是挑戰,麥偉麟(右2)和張雪嫻(右1)指校方開辦英語輔導班、粵語班、功課輔導班,協助新來港學生適應。
馮銳澤(左2)坦言英文科和粵語上課均是挑戰,麥偉麟(右2)和張雪嫻(右1)指校方開辦英語輔導班、粵語班、功課輔導班,協助新來港學生適應。

(星島日報報道)隨着新冠疫情緩和,內地與本港恢復通關,持單程證的新來港學生蜂擁而至。有中學在通關後接獲15份內地新移民學生的插班申請,較疫情前急增6倍,其中6人已獲取錄入讀初中,有學生指疫情導致來港升學計畫延後2、3年,不僅英文科要急起直追,粵語授課亦要適應。校方開辦英文口語班及適應課程,協助新來港學生盡快適應校園生活。 
本港與內地上月初全面通關,西營盤的聖士提反堂中學在通關後僅1個月,已收到15份單程證學童的插班申請,較疫情前平均每月2至3份,增加4至6倍。校長麥偉麟指,持續3年的疫情積壓的申請,在通關後湧港,目前已取錄6名插班生,其中4人就讀中三,其餘2人分別就讀中一和中二。他透露,其中5名插班生需要降級,冀他們有更多時間適應本港學制和課程,打好英文基礎,「在內地讀中四的同學,插班入本校唸中三,可讓他們升高中選科根基打得更扎實。」
降級入讀 打穩根基

就讀中一,來自深圳的馮銳澤今年1月來港。他指父母本身在港生活,「他們2、3年前已經希望我能辦好證件來港讀書,但一直因為疫情未能成行。」對於兩地學習模式和校園生活,馮銳澤認為差別不大,但自己英文向來較弱,「之前來做入學測試,發現題目比內地難太多了。」他亦指,粵語授課對他亦是難題,「有時老師上課講得太快會聽得不清楚,會盡量找同學幫忙,或者放學後找老師問清楚。」

副校長張雪嫻補充,新來港學生即使在內地英文科的成績較優異,作答本港試題表現普遍欠佳,「可能因為內地的出題模式與香港有差異,他們的詞彙量亦不足。」她稱學校周六舉辦的英語口語班和鞏固課程,訓練英語發音及文法理解,亦按需要為他們開辦粵語班,「如果學生多數來自廣東省,問題不大,但今年有幾位插班生,家鄉遠至山東、陝西,或有需要比以往加強。」
辦英語班 協助適應

學業以外,麥偉麟指,學校亦關注他們成長發展,在中一全級及中二部分班別安排3名班主任,其中1名為輔導教師,協助他們適應新環境,亦會有助加強家校合作,「例如通過陽光電話,了解學生的成長需要與家中情況。」

教育局回應指,為協助新來港學童融入本地教育制度,目前有向學校提供「校本支援計畫津貼」,以舉辦各項校本支援課程;學童亦可在入學前,參與由本地學校舉辦的全日制「啟動課程」,或由非政府機構舉辦的「適應課程」。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