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防疫急轉彎 香港可借勢爭取通關

2022-12-08 00:00

內地防疫政策急速轉向,一個多月前仍宣稱「動態清零」會堅定不移堅持下去,但一個月後已鮮有論述,昨天並頒布防疫「新十條」,大幅放寬檢疫規定,一般場所不用再查驗核酸檢測證明和掃健康碼,甚至連中國駐美大使秦剛亦罕有地公開表明會繼續「動態調整」清零政策,意味下一步將調整入境檢疫安排。內地放寬防疫措施步伐一下子邁得又大又急,港府應趁勢與內地商討通關時間表,即使短期無法落實免檢疫通關,也應爭取增加通關名額。
衞健委在上月公布的「防疫二十條」基礎上,再推出「新十條」優化措施,包括首次明確指無症狀或輕症者,若條件具備可居家隔離,只要第六及第七天連續兩天檢測CT值在三十五以上便可解除隔離;除了安老院、託兒所、醫療機構和中小學等高風險場所外,其他場所不再要求提供核酸檢測陰性證明,亦不查驗健康碼;未來會採取更精準封控行動,以封樓代替封區;非高風險區不得限制人員流動。「新十條」只針對內地防疫措施,被問到何時能放寬入境隔離措施時,衞健委雖沒明言日期,但強調會依法逐步推進、加快推進。
滬寬隔離「0+5」憧憬入境鬆綁
不過,遠在美國的秦剛,在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上向美國商界指出,雖然「動態清零」政策令中國成為全球新冠感染率和死亡率最低的國家,但坦承相關政策對經濟和民生造成一定影響,當局會在控疫和恢復經濟之間取得平衡,並以科學為本的措施,繼續作出動態調整來促進與美國商界和人員交流,令人憧憬內地下一步將會放寬入境限制。
「新十條」頒布後當晚,上海宣布對符合居家隔離的密切接觸者,由原先「5+3」(五天集中隔離醫學觀察,另加三天居家醫學觀察)改為「0+5」,也可自願選擇集中隔離,令人關注到未來入境政策會否比照這做法。
內地防疫措施由三年前的嚴控到取消核酸檢測,再到大幅鬆綁,明顯出現政策轉向,背後原因相信是與之前一有疫情便動輒封區封城有關,令多處地方停擺,不但加大經濟下行壓力,首三季GDP僅增長百分之三,要達致全年百分之五點五增長相當困難,還嚴重影響民生。再加上接連爆出核酸檢測造假,激起民眾不滿情緒,當局唯有因應Omicron毒性減弱,疫苗普及的新形勢,調整防疫政策。中央政治局會議前日召開,將穩增長列為明年經濟工作重點。要穩經濟須提振市場信心和刺激民眾消費意欲,而前提是先優化防疫政策,以更科學精準手段控疫,避免一刀切和層層加碼,務求對民生和對經濟的干擾減至最低,從而為穩增長做好鋪墊。
不過,在疫情仍在蔓延之際,防疫措施突然變調,一下子取消大部分防火牆,而市面的退燒藥、連花清瘟藥和快測試劑均斷貨,令不少民眾焦慮不安。因此,當局在這個時候要做好確診數字可能飆升的應變方案,如何疏導民眾焦慮情緒,確保藥物供應充裕,以及保護好體弱的長者和兒童,以免求診者眾多癱瘓醫療系統,才能讓社會經濟有序復常。
港宜發揮防疫先行先試角色
內地調整防疫步子走得太快,出乎意料之外,原先外界估計明年兩會後才有望恢復通關,現在有望提前落實。港府之前落實入境「0+3」安排後,因本港疫情反彈而沒有進一步推動「0+0」,暫採觀望態度,但隨着內地防疫大幅鬆綁,港府應盡快檢視防疫政策是否有空間調整,例如入境核酸檢測可用快測替代。即使通關並非港府可決定,短期內也未必能成事,但隨着內地准許跨境人員流動,港府也應主動向內地爭取將每天進入內地的健康驛站名額增加,甚至爭取「0+5」檢疫安排,既方便商界北上視察業務或洽談生意,也讓市民在新春臨近前有更多名額回鄉探親。
事實上,「新十條」有不少措施已在香港推行多時,香港作為內地與外界聯通的橋梁,更應在防疫上扮演先行先試角色,若執行順暢,可增強內地通關信心,加快復常步伐。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