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化「動態清零」 釋防疫轉向信號

2022-12-02 00:00

疫情爆發至今近三年,全球多地已陸續對外開放,但內地仍堅持「動態清零」,大家都非常關注內地何時與外地恢復通關。隨着中共二十大後頒布防疫二十條,予人防疫政策似有新變化感覺之際,近日多地民情對過度防疫出現反彈聲音,令中央正視民眾對開放力度加快提速的訴求,並開始有所動作,讓外界解讀為防疫政策有轉向迹象。

內地防疫政策正出現微妙變化,這可體現在兩方面。首先,負責公共衞生事務的副總理孫春蘭與國家衞健委舉行座談會,連續兩天強調Omicron致病性減弱、疫苗接種率普及、防控經驗的積累,控疫面臨新形勢、新任務,防疫政策須持續優化,希望基層抗疫人員加強政策學習,完整、全面、準確地把握和執行防疫措施,及時回應民眾訴求,幫助解決基本生活保障。這是當局首次公開承認病毒已不再像原病毒株或其他變種毒株般嚴重,須因應新形勢調整防疫政策。

防疫重心轉向谷長者打針

此外,人民網發表文章,指病毒在變,對病毒認識在變,防疫措施也在變,須變得更科學、更精準有效,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近期民眾反映的問題,主要是集中在防疫措施過度簡單化、層層加碼、一刀切及忽視民眾訴求等方面,而長期封控不但影響正常生產和民生,亦容易造成焦慮情緒,有必要糾正,意味過往那套動輒封區、封城的防疫政策未必再適合今時今日情況,須作出調整。

從高層官員講話以至官媒調子都正在轉變,而且通篇隻字不提「動態清零」一詞,都讓外界解讀成北京可能正在改變防疫政策,「動態清零」一詞會慢慢減少使用,轉而大談主動優化完善防疫政策,以科學精準手段控疫,而大方向並不是一下子全面放寬防疫措施,而是「穩中求進、走小步不停步」,逐步鬆綁。

地方政府對如何在有效控疫而不挫傷經濟之間拿捏得好,向來都感到頭痛,擔心確診數字爆升,會被指防疫不力而被問責,往往都會採取一刀切,層層加碼手段。因此,當局連日透過專家和孫春蘭之口,向外釋出重要訊息,在大部分人已接種疫苗,Omicron致病力和致死率均正在減弱,即使放寬防疫措施,確診數字會急升,也不用太擔心會對公共醫療系統構成重壓。當局更點出未來防疫政策重心將轉向催谷長者打針,因八十歲以上長者僅六成六打了第一針,只有四成人打了加強劑,離建立安全屏障仍有一段距離,還要將寶貴醫療資源預留給高風險群組,提高救治重症能力,以及降低公眾對新冠病毒危害性的恐懼。

更重要是要求地方政府因應實際情況,根據檢測結果,做好風險研判,準確判定風險區域,倘若需要對高風險區封控,也要做到快封快解、應解盡解,減少疫情為群眾帶來不便,確保民生與經濟發展取得平衡,不能以防疫至上,便動輒封城,否則過度防疫只會蠶食民眾的耐心,滋生更大不滿情緒。

廣州示範精準落實二十條

連日確診數字高企的廣州,前天便帶頭調整防疫政策,繼宣布無社會面活動者毋須做核酸檢測後,更解除多區的封控,讓停駛多日的地鐵恢復營運,食肆恢復堂食,因廣州逾十五萬宗確診,無症狀佔九成,重症者微乎其微,沒必要擴大核酸檢測和封控範圍,藉此向全國釋出如何精準切實落實防疫二十條的信號。若廣州成功控疫,相信會起示範作用,令地方政府今後因應實際情況控疫,可能告別全面核酸檢測和封城的做法。

隨着北京調整防疫政策,地方政府須準確掌握和執行,在控疫上做到穩準快,盡快切斷傳播鏈,讓當局有信心加快對外開放,有助經濟社會全面復常。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