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筆論政|做好應變準備 應對極端天氣

2022-05-11 00:00

天文台已發出預警,華南地區天氣變得不穩定,香港在本周中後期會有大雨及狂風雷暴,而且影響時間較長,提醒市民要作好準備及應對。惡劣天氣來勢洶洶,適值特區政府換屆在即,本屆及下屆政府即將安排交接事宜,加上政務司司長一職暫時懸空,筆者促請當局不要放輕了對天災應變的評估、準備及應對工作,切實保障市民的生命及財產安全。
三道板斧工程進度未符期望

近年,全球氣候變化導致極端天氣的出現愈見頻繁,香港自然無法置身事外。一八年超強颱風「山竹」襲港,相信大家記憶猶新。在十號風球吹襲下,多區塌樹造成交通癱瘓,多區出現水浸,甚至有居民被洪水圍困,其引致的風暴潮,更對部分沿岸地區,包括港島東部、將軍澳、鯉魚門及西貢等造成嚴重水浸。

痛定思痛,政府期後決定一旦遇上大規模天災,便會啟動由政務司司長主持的跨部門應對督導委員會,以高層次組織統籌及監督應急工作及資源調動。

除了加強緊急應變,當年亦展開一項名為「氣候變化和極端天氣下的沿岸災害研究及改善措施的制訂」的可行性研究。土木工程拓展署在上月公布研究結果,指出本港有二十六個住宅地區風險較高,包括以往風季較常常受災的杏花邨、海怡半島、大澳、鯉魚門等,此外還有堅尼地城、西營盤及上環;元朗中部低窪地區及西北部沿岸的低窪地區等;並提出三道板斧應對,包括加建或提高擋浪牆、海岸位置後面加設擋水設施,或在住戶建築物前加設可拆式擋水板等。

對於相關建議,筆者並無異議,但項目進度,明顯未符期望。相關工程並非即時籌備開展,而是要在未來五年,按序推展。近年,全球極端天氣引發的天災,無論是出現的頻率以至強度,明顯增加。過往是百年一遇的大雨,難保不會變成十年一遇,甚至五年一遇,所以,筆者期望當局三思,積極考慮在今個雨季後,加速推展上述防洪工程,切實保障沿岸市民的生命安全。

為了解決水浸問題,渠務署經過二十多年努力,加強排水系統負荷,消除了全港大部分的水浸黑點,過往彌敦道在暴雨下水浸及膝的狼狽情況,也不復見。然而,港九新界仍有多個地方的威脅未除,例如薄扶林村,改善工程預計要後年才完成,至於元朗新田石湖圍、大埔林村谷盆地及尖沙嘴漆咸道南的改善工程,更仍在規劃及設計階段。因應這種情況,筆者促請當局要加緊監察,當預測有暴雨來臨時,適時調派人手,巡查高危位置,若發現渠道堵塞,便要立刻清理。

極端天氣影響無遠弗屆,市民要及早作出防範,並以行動,減緩氣候變化的趨勢;另一方面,政府部門更加不容鬆懈,除了加強政策引導推動減碳,也要提高防災意識,做好應變及準備工作,改善應急管理部門的統籌協作,以減少天災帶來的嚴重損失。
李慧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