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陳肇始︰擬進一步規範醫療券
2021-11-11 00:00
現屆政府計畫在任期完結前推出基層醫療藍圖。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陳肇始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現時慢性病患者佔公營醫療系統服務超過一半,對公立醫院造成一定負擔,如果不加以在基層醫療中處理,公營醫療會「爆煲」,因此重新應用「重預防、輕治療」的策略。
陳肇始指,慢性病患者需要有大量的自我管理,例如控制飲食,但「醫生唔能夠跟佢返屋企」。當全港十八區都有康健中心形成風氣,可以令市民的健康風險管理做得更加好。除了現時的地區康健中心等硬件,更需要有系統地,為康健中心及地區的服務提供者進行整合,並加以監管。
推出近十二年的長者醫療券是基層醫療重要一環,過去數年有超過九成的合資格長者使用。不過過去曾經有報道,有長者曾被眼鏡鋪說服,使用醫療券購買高額的服務,令當局需要為視光服務的使用金額「封頂」,防止被濫用。
陳肇始表示,當局在十年前設立醫療券時,初心是希望分擔公營醫療系統的負擔,但當局檢討時發現,長者有時未必知道如何運用醫療券,只是知道「少少唔舒服,就睇吓醫生」,亦發現有長者進行身體檢查,本身有健康問題需要處理,但卻不捨得用醫療券。當局正研究進一步規範化醫療券,讓長者可以更有效使用,例如讓市民可以定期進行健康檢查,一旦身體出現問題亦可以針對性處理,提升他們的健康。
陳肇始指,目前的其中一個研究方向,是將醫療券的使用納入在地區康健中心的服務當中。她指,現時的康健中心有健康管理主任,為區內的會員提供健康評估及建議,中心的醫護人員未來可考慮按長者需要,度身訂造醫療券的使用方案,「可能有些長者見到,醫療券尚有餘額可以使用,但不知道如何使用,希望可以更好為他們設計及提供服務,視乎他們的需要去處理。」
至於當局會否要求長者必須採納康健中心人員的建議,或者在特定的醫療服務設限額,陳肇始強調現時只是方向性探討,「現時未有明確定下限制,只是在早前檢討時,現時在地區康健中心的硬件配合下,可以更好地為市民提供建議,我們應該會再優化醫療券的使用。」
關鍵字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