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追擊|商界倡葵涌貨櫃碼頭騰地建屋

2021-08-31 00:00

(星島日報報道)本港土地供應緊張,於葵涌貨櫃碼頭建屋再次成為討論議題。資料顯示,葵涌貨櫃碼頭於去年的吞吐量只有約一千四百多萬個標準貨櫃,較十年前的高峰期足足下跌一成半;商界代表指,有關數據反映貨櫃碼頭可騰出部分用地建屋,提倡政府考慮與碼頭營運商或持份者洽談,初步估計即使僅騰出三至四成的碼頭範圍,加上部分後勤位置的用地,亦能提供「一百幾十公頃的用地」,而最快方法是先收回現時以短期租約批出的「物流地」。據悉,商界察覺到葵涌貨櫃碼頭有騰出用地的空間,源於現時不少以備不時之需的「吉櫃」,一直零散分布於碼頭內外的不同用地,導致珍貴的土地資源未能善用;部分貨運界人士也不反對重新規劃貨櫃碼頭範圍,認為最重要在其他地方覓地建立類似「物流園」的用地重置「吉櫃」。

近年葵涌貨櫃碼頭競爭力趨弱,加上內地港口發展蓬勃,令本港在全球港口排名逐漸下降,有分析指若葵涌碼頭未能尋找「出路」,排名或會跌出全球頭十。與此同時,增加土地供應的爭議再起,特首林鄭月娥早前率先開腔,認為搬遷葵涌貨櫃碼頭的想法「正路」,因為今時今日葵青一帶已是市區,政府要填海覓地建碼頭。在特首表態後,據知近日先後有業界向政府獻計,盼能盡快善用該幅市區靚地。

葵涌貨櫃碼頭全年總處理能力超過一千八百萬個標準貨櫃,惟據資料顯示,近年使用量呈下跌趨勢,當中去年的吞吐量約一千四百多萬個標準貨櫃,反映已出現剩餘運力,相較二〇一〇年高峰期,當年全年吞吐量約一千七百多萬個標準貨櫃,可見該碼頭的吞吐量十年下跌一成半。

據悉,不少以備不時之需的「吉櫃」長期分布於葵涌貨櫃碼頭內外不同用地,珍貴的土地資源未能善用外,對業界運作亦是一大挑戰。業內人士亦指,碼頭內的營運者現時僅以租約形式使用相關用地,惟有關數據反映該碼頭的吞吐量仍未用盡,建議政府可收回部分用地建屋,會比起整個碼頭搬遷,更快騰出市區用地。

商界立法會議員林健鋒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過去珠江三角洲的貨品均由香港出口,惟現時大灣區一帶已有多個碼頭,包括蛇口碼頭及鹽田碼頭等,可見已分薄本港碼頭的貨量。他稱,本港的貨運業需要升值為物流中心,除安排貨物出入口外,亦需處理相關產品組裝等工序,故現時放置在碼頭後勤用地的空置貨櫃,部分可遷往新界一帶的棕地,進行相關工序,在有貨物需出入口時才運往碼頭。

林健鋒建議,政府可考慮與區內的營運商等持份者洽談,初步估計即使騰出三至四成碼頭,加上部分後勤位置的用地,亦可能提供「一百幾十公頃的用地」,足以重新規劃進行建屋。他又認為,除興建公營房屋外,區內亦可興建私樓,並形容:「中國人好多喜歡買私樓,不喜歡公屋,所以不一定幅幅地的公私營房屋比例也是七三比。」他續指,香港作為大灣區國際金融中心,需要足夠的工商業及住宅樓,「要人過來,都要有樓給人住」,建議政府應於區內提供不同種類樓宇,包括工商物業等。

有熟悉本港物流運作的消息人士指,不反對重置貨櫃碼頭建屋,從而解決本港住屋需要問題。他指,船公司通常會在本港不同貨櫃碼頭放置空貨櫃,以備不時之需,亦就着付運貨物的目的地,合理地調配各處的貨櫃箱,而考慮到貨櫃碼頭用地有限,船公司亦會在碼頭外不同地區擺放空櫃,並形容擺放的位置「千奇百趣」,包括沙頭角、文錦渡,及流浮山的棕地等,擺放貨櫃的地方亦要很大。他認為,本港應藉此機會重新規劃一個「物流園」,涵蓋新貨櫃碼頭以及物流後援用地,將整個物流運輸鏈集中一起,便利業界各公司規劃運輸路線,配合未來本港物流業界發展趨勢。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