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錢要用在刀口上

2021-08-31 00:00

隨着全球接種疫苗普及,各國開始放寬出入境限制。不難理解,長期封關會帶來甚麼後果,尤其過往依靠旅遊業收入的地方和國家,不得不採取措施挽救經濟。

特區政府坐擁豐厚儲備,令抗疫工程較其他國家容易發揮,眼見疫情受控,大家期望長達近兩年的防疫限制得以解除,讓經濟緩步回復正常,市民可以暫時紓緩經濟壓力。無奈到現在,特區政府仍然未能夠公布與內地通關和與世界各地復航的時間表。

一位在內地有業務的行家告訴我,他已經有近兩年未能返內地處理業務,他在內地的汽車、房屋,所有費用都要委託內地公司或朋友照顧,因此所有業務已經近乎停頓。他每天都在等待政府放寬抗疫政策,馬上返內地收拾殘局。

從事旅遊行業的朋友,對前景更感徬徨。勞工及福利局局長也呼籲大家在長貧難顧下,盡快考慮轉行。目前困境對薪高糧準及由公帑出糧的人士,自然毋須急,毋須怕,但手停口停的普羅市民、中小企業僱主和僱員,不能不為明天擔心。

在新一輪政府抗疫基金補貼安排中,未獲發津貼的旅遊巴士車主和旅行社近日舉行記者招待會,要求政府補漏拾遺,向每部巴士派發三萬元。據悉政府無意向他們派錢和放寬措施幫助,相信他們會很徬徨。

本地遊雖已恢復,但對旅遊巴士和旅行社幫助不大。首先,參加本地遊的客人不多;其次,經營本地旅遊巴士仍然受限,只准容納一半座位的客人,目前絕大部分旅遊巴士座位是四十八個,照現行法例,參加本地遊人數上限仍然維持二十八人加導遊和司機,因此該批旅遊巴士根本不能接待准許最高客量。

我感覺特區政府並非忽略對旅遊業的支持和照顧,政府每年投放在相關部門,如旅發局、旅監局、旅遊事務署、海洋公園等機構的金額非常龐大,無奈制定政策與業界需求的落差太大。畢竟疫情始終會過,日後旅客重臨,我擔心業界在缺乏政府支援下,能否有足夠人才和設施去服務旅客。

葉慶寧

香港旅行社東主協會會長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