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疫苗後面癱例略增 港大:效益高於風險

2021-08-18 00:00

(星島日報報道)政府新冠疫苗接種計畫開展以來,本港已有逾半人口接種。香港大學醫學院藥理及藥劑學系系主任黃志基團隊今年二月至五月於本港進行一項研究,了解疫苗接種者與貝爾氏面癱的關係,研究發現逾四十五萬名科興疫苗接種者中,有二十八人臨牀診斷為面癱;而在逾五十三萬名復必泰疫苗接種者中,有十六人臨牀診斷為面癱。不過,團隊強調打針的效益仍高於風險,一般非由疫苗引起的面癱,逾九成都能在九個月內康復。

研究由港大醫學院藥理及藥劑學系系主任黃志基團隊進行,成員包括港大醫學院院長梁卓偉、新冠疫苗臨牀事件評估專家委員會共同召集人孔繁毅及李卓廣等。團隊收集來自醫院管理局的主動監測報告及電子健康紀錄,以及新冠疫苗不良事件網上報告系統的資料,評估兩款疫苗接種後四十二天內發生面癱的風險。

研究指出,在今年二月二十三日至三月四日期間,分別有逾四十五萬人及逾五十三萬人接種了首劑科興疫苗或復必泰疫苗,當中有三十三名科興接種者及二十名復必泰接種者面癱;不過,在這五十三人中,有九人其後被證實並非患上貝爾氏面癱,而餘下四十四人中,二十八人屬科興接種者,十六人屬復必泰接種者。

團隊又對比去年的背景發病率,發現每十萬人接種科興疫苗後,會增加四點八宗面癱個案,而每十萬人接種復必泰疫苗後,則會增加兩宗面癱個案。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